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观点 > >详情

张晓刚:钢企应对产能过剩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 专业化管理和经营

发表时间 :2013-09-29 10:50:18 来源: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钢铁行业也进入产能过剩的残酷竞争期。从世界范围看,钢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目前,我国钢铁产能仍在扩张,在建产能约为5000万吨。2013年末,我国钢铁产能将超过10亿吨。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产能释放加快,产量增长明显,但市场需求并未好转,钢材库存大幅上升,后期去库存压力很大。预计钢铁行业将较长时期处于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困难境况。面对产能过剩的残酷竞争期,中国钢铁行业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思考方向,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是钢铁企业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经营。
  认清钢铁产能过剩的本质
  中国钢铁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与欧美钢铁行业目前遇到的产能过剩有着本质的区别。
  欧美钢铁行业当前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源于经济的周期性,其特点是当世界经济复苏时,欧美钢铁行业会很快随之再振兴起来。而中国钢铁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是产业结构性过剩矛盾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当世界经济复苏后,中国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也不会随之明显好转。因此,不能用应对周期性产能过剩的调控办法来解决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只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只有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才能有效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所以,中国政府和钢铁行业一定要把重振钢铁行业的措施放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而不是放到期待经济周期性好转上。
  打造专业化能力和经营模式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判断,中国钢铁企业很快就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面上看,企业的竞争体现在生产、技术、设备、资金、物流等方面。实际上,企业的竞争更是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经营模式优劣的体现,不管是什么属性的企业。
  近些年,大家常说民营钢铁企业的机制好、成本低,有竞争优势。我们承认这一点。但应该说明的是,这是在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是阶段性的。优秀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以专业化管理的差异性方式体现出来的。钢铁企业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把专业化管理与经营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把自己的竞争力做出来,把专业化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差异化真正做出来。所以,中国钢铁企业要尽快实现把竞争力的提升重点放在专业化管理和经营上来,逐步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专业化能力和经营模式。
  未来,在中国钢铁行业,什么样的企业有竞争力?我推荐太钢。尽管目前太钢也经受着行业困难形势的考验,但未来太钢一定是中国最好的钢厂之一,因为其专业化管理和经营的基础条件最好。太钢的优势在于:一是资源优势,世界上最好的焦煤和铁矿石就在附近;二是产品结构优势,既有普钢,又有特钢;三是企业规模合适,钢年产能1000万吨;四是产品销售半径合理,物流成本低。太钢只要牢牢抓住专业化管理和经营这条主线,一定会在未来世界钢企的竞争力比拼中脱颖而出。
  国际化经营是重要战略取向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钢铁企业推进专业化管理和经营进程中应该采取的重要战略取向。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都决定了中国钢铁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将世界这个大市场作为自己的市场来谋划未来。只有这样,才可能解决产能过剩的市场问题。下一步,贸易保护会逐步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在扩大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新问题。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后,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每个国家在遇到市场问题时,都会首先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办法突破这个“瓶颈”,甚至成为它的企业,就像三星在中国的产业一样。
  所以,中国钢铁企业要尽早思考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国际市场。目前,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经营依然处在起步阶段:一是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渐进过程,钢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充分酝酿,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在以资本国际化促进产业国际化方面,中国钢铁企业还缺乏经验;三是文化方面的差异须引起重视。
  未来,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有以下几个具体方向:一是以自主品牌“走出去”为核心,建设高端化、国际化钢铁品牌形象。二是采取合作新建或并购等方式,建立海外加工配送和深加工基地,探索建立钢铁生产基地,并进行资源掌控。三是实施资本国际化战略,与海外金融机构建立筹资、融资渠道,推进跨国并购、境外上市,为跨国资本运作建立有效平台。四是探索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引进人才和技术,实现研发业务的全球化运作。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