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能源 > >详情

方大炭素押宝核能 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或达4000万千瓦

发表时间 :2013-03-25 15:25:19 来源:证券日报

  无论是东北地区首个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并网发电,还是伊朗拟投建大量核电站的信息,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核电大发展的时代已然来临。对于嗅觉敏感的公司而言,围绕核电发展契机做出的布局也是紧锣密鼓,生产核电站所用核石墨的方大炭素即是其中之一。

  “公司在核石墨产业上的设想早已有之。”方大炭素副董事长陶霖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称。多家券商研报认为,方大炭素传统石墨制品与矿石业务业绩较为稳定,未来业绩增量主要依赖于非公开增发募投项目“3万吨/年特种石墨制造与加工项目”和“10万吨/年油系针状焦工程”。而陶霖也对本报介绍,定增募投项目“3万吨/年特种石墨制造与加工项目”除可以生产各种高端特种石墨制品外,也完全满足核石墨的生产技术需求。在这条生产线上可对所生产的各类高端特种石墨制品(包括核石墨) 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自由的调节。

  这也意味着,在核石墨产业的布局上,方大炭素已然拔得头筹。

  布局核石墨由来已久

  吸引投资者对方大炭素在核石墨领域发展状况产生一探究竟情绪的缘由,来自此前公司的一则公告。

  方大炭素日前宣布,公司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双方将联合成立清华大学(核研院)方大炭素高温气冷堆核石墨联合研究中心”,根据合作协议书,公司向核石墨研究中心三年累计提供不少于 1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负责提供人力、技术、负责落实核石墨研究中心的场所等。

  对于这项合作,方大炭素的设想是:“核石墨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双方在核石墨产业化和技术研究方面各自的基础和优势,在核石墨制备工艺、检测标准和质保体系等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理论实验和工程化示范研究,提高我国高温气冷堆核石墨相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及技术研发水平,推动高温气冷堆核石墨国产化进程”。

  事实上,双方的合作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方大炭素(兰州炭素)向清华核研院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提供了相关的炭/石墨材料。陶霖称,此次合作的目标是:在三年内生产出满足高温气冷堆使用要求的核石墨。高温气冷堆属第四代核反应堆,它所具有的固有安全性使这种反应堆在选址上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选址更加灵活。而公司选择在此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则是基于对未来核电发展的看好。

  巨大市场待释放

  陶霖则认为,目前核电占国内电力装机总量份额极少,2011年核电的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85%,这也同样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待开发。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分析,核电重启的序幕已经拉开,“十二五”期间我国沿海核电项目将陆续上马,巨大的市场容量将得到有效释放。虽然内陆核电项目暂时搁浅,但核电行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多个已获批核电站破土动工。同时,东北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给业内带来了巨大的利好消息,国内核电站的建设步伐和并网步伐有望提速。

  而具体到核石墨,周修杰称,核石墨是高温气冷堆关键材料,对于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核电站项目的上马对于石墨行业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核电装机约3000万千瓦,2015年核电投产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初步估算大约需要20万吨核石墨材料,巨大的市场容量将会逐步释放。

  “华能石岛湾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需要核石墨1200吨,而一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可达2400万千瓦,由此可以计算出核石墨未来的巨大市场空间。此外,由于国家对核石墨生产企业的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的2~3家,方大炭素受益于此前的积累,拥有这样的资质。”陶霖对《证券日报》介绍。

  率先发力抢占技术优势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核石墨的利润率非常高,而周修杰则认为,这种状况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下去:“随着科研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提升,我国石墨行业发展较为迅猛,重点企业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改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内核电石墨市场容量较大,方大碳素等企业率先发力,与核电企业签订多个石墨供销合同,迅速抢占国内核电石墨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可圈可点,且这一良好势头将会随着我国核电项目的陆续上马而保持下去。”

  此前,有业内人士担忧,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影响,国家政策对核电建设的支撑力度难以判断,因此,如果此时大笔投入核石墨领域,是否会存在较大风险。陶霖介绍,核石墨仅是特种石墨产品之一,核石墨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成果,对相关特种石墨制品的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相益得彰,而商用方面,公司定增的生产线完全满足细结构、大尺寸的各种高端特种石墨(包括核石墨)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性能指标的要求, “如果核电大发展时代来临,生产线可以开足马力生产核石墨,反之,则生产其它特种石墨。”陶霖称。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