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2013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大新闻

发表时间 :2014-01-26 09:33:48 来源:


  2013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产业总体水平平稳,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布局与规模进一步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效果进一步显现,与国际同行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扩大,增强了产业实力,推动了产业升级。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全方位盘点了影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轨迹的大事件,经过产业专家探讨并经多方考量之后,评选出2013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大新闻,并借本报以飨读者。
  一、海关总署在全国展开“绿篱”行动
  2013年2月1日,海关总署在全国开展为期10个月的加强固体废物监管,严打“洋垃圾”走私的“绿篱”专项行动。作为“绿篱”行动的延伸,海关总署在世界海关组织框架下,倡议发起了第三期“大地女神行动”,从10月7日开始至11月底结束,进一步专注于打击从欧洲和北美进口至亚太地区的危险废物非法行动。本次“绿篱”行动,在强化正面监管措施落实力度,及时查处行业性违法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废料进口的规范发展。对于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篱”行动在操作层面的三个100%查验对有关企业影响较大。由于产业的原料三分之二依靠进口,三个100%查验,造成了通关速度减慢、货物滞留港口额外增加费用、企业资金压力加重的困局。在海关、商检、环保、行业协会等多方的调研、沟通、协调下,达成了“在保障原料供应、保护环境、打击走私、维护固废进口秩序方面,三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共识,采取了对双A企业改进抽检方式从而加快了优质企业的通关速度。在海关、行业、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绿篱”行动取得了“完善进口监管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成效。
  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发布
  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将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中长期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行动计划》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循环经济各领域专项规划和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三、首届国际再生金属春季会议举行
  2013年5月27日,为期3天的2013国际再生金属春季会议在上海召开。据主办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介绍,首届春季会的近20个展位早已告罄,100余名来自产业的国内外代表参会。会议期间,在主办方的组织下,与会代表们还考察了浙江台州、宁波镇海再生金属园区及余姚有色金属城,与企业开展商务洽谈,达到了提升再生金属产业国际间贸易与投资的规模,为国内外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贸易和技术合作平台的效果。聚焦产业热点、解读产业政策、迎接机遇挑战、探索发展之道,是首届国际再生金属春季会议瞩目的焦点。
  四、《201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2013年5月27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编辑的《2012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在2013国际再生金属春季会议隆重发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四大再生有色金属品种(铜、铝、铅、锌)总量突破1000万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劳动就业、减少外汇顺差等做出了突出成就和贡献。该报告对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2012年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四大品种的发展状况、节能减排取得的突出成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分析,并对四大品种在2013年及“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进行了综合阐述,对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五、工信部颁布《铝行业规范条件》
  2013年7月18日,工信部颁布《铝行业规范条件》。此次修订是在对原《准入条件》涉及的审批内容进行修改的同时,简化了申请办法,并将原《准入条件》改为《规范条件》。原《准入条件》中,铝矿山、冶炼、再生利用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根据《国务院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通知》的规定,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0%。《铝行业规范条件》,将进一步加强铝行业管理,遏制铝行业重复建设,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矛盾,规范现有铝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废铝再生利用行业有序发展,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推动铝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以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着提升,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意见》还明确了当前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意见》的出台,是新一届政府推出的又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对于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扩大有效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2013年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调整
  2013年8月26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2013年第60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现决定调整《2013年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目录》,取消部分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自2013年9月1日起执行。”我国把废金属分为六类、七类,这次取消的主要集中在六类,目录涉及废铜、废铝、废钢等部分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对此等货物企业可以自行进口,不需要受批文的限制,简化行政手续。该项政策鼓励企业合理利用再生资源,鼓励可再生利用的再生资源出口到我国,有利于进口量的上升,维护行业的合理的良性循环,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带动有积极的意义。
  八、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2013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城市(县)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通知》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通知》是进一步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九、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
  2013年6月21日,为贯彻落实五部委《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在湖北省襄阳市组织召开了为期2天的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全国涉及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重点省级工业、环保主管部门、相关协会、研究机构及重点铅酸蓄电池、再生铅企业代表共计16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就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思路、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保核查进展等进行了研讨,明确了实现铅酸蓄电池规范生产、有序回收、合理再生利用,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工作目标。本次会议传导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国家下决心整治和规范铅酸蓄电池、再生铅产业发展,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铅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十、第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会举办
  2013年11月7日至9日,第十三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在重庆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新契机,迎接挑战开创产业新未来”为主题,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突出再生有色金属产品和技术服务特色,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再生有色金属大西南产业聚集区。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