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中国铜企被迫停工

发表时间 :2013-12-17 09:45:57 来源: 国际商报


  从我国主要铜产区反馈的情况来看,许多铜加工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开工不足的状态。今年末国内铜市需求放缓,直接影响到加工企业乃至原料供应商的正常运作。从我国铜企当前的生存环境来看,他们已经告别了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土地、原料、人工等各种成本的压力正在蚕食企业日益微薄的利润。
  中国需求放缓
  近日,中国海关发布数据称,11月末锻造铜及铜材进口435613吨,较10月的406708吨上升7.1%;11月废铜进口43万吨,高于10月的36万吨。与此同时,12月6日的LME铜库存再度减少3300吨至408100吨,LME铜库存继续减少,降至2月中以来最低。业界表示,中国的相关进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为铜价提供了支撑。
  然而从国内市场看,当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国内下游订单减少,铜材加工企业开工率纷纷下滑。据上海有色网最新调研数据显示,11月份铜杆线企业开工率继续下滑至73.7%,铜板带箔企业开工率已经连续处于60%附近的低位,铜管企业开工率在5月份达到90.12%的年内高位后持续回落,6月份回落至77.65%。而截至今年10月,铜管企业开工率已经下滑至73.45%。据悉,自今年4月以来,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是截至10月份中国电网投资同比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9月份同比下滑14.8%,10月份同比下滑14.4%,由于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主要领域,电网投资的持续下滑将减弱中国铜消费。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年末中国需求放缓,加上北方各地冷空气影响,铜材、线缆企业开工率将逐渐下滑。一方面,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在减弱;另一方面,2014年铜精矿TC/RC费用大涨,暗示明年供给将出现较大增幅,这意味着铜市将面临供过于求的过剩局面,这对于铜价也是一个利空。
  铜企压力巨大
  据机构研究小组透露,华南市场大部分铜加工企业计划在12月停工。事实上早在11月,作为我国主要产铜区之一的湖北大冶,当地铜冶炼企业已经提前停工。据悉,这主要是由于年底银行的资金回笼,且因投资风险问题暂停对外贷款,致使当地许多企业因资金断裂而倒闭。虽然,目前作为原料供应商的矿商们仍在努力经营,但由于买方已经停业,铜矿的价格出现了明显下滑,大约一个金属吨下跌了2500~3000元。
  我国另一主要产铜地江西地区,虽然目前恢复了一小部分的供货,但成交量也十分有限。对于当前铜企的生存环境,江西铜业(600362)原副总经理王赤卫是大倒苦水:“铜生产企业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断减弱,今年前三个季度江西铜业的净利润为24.69亿元,同比降34.89%。”王赤卫表示,铜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其中的环保和人工支出,使得中国铜企的成本每年上涨2%~3%左右,单从人力成本看,每年就以8%~10%的速度递增。“我们的电价比美国要高,土地、原料、资金、知识产权等成本都在增加,原先依靠低成本来竞争的模式已经无法再继续。”
  王赤卫还表示,对于海外铜原料的高度依赖是当前国内铜企的另一大软肋,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铜出口增加
  据近期行业消息,中国铜冶炼厂计划调升2014年精炼铜出口溢价至120美元~138美元/吨,较2013年的70美元~80美元/吨逾50%。此前,智利国家铜业公司调升2014年对中国出口溢价41%。业界分析认为,冶炼厂之所以大幅上调出口溢价,一方面是顺应欧美冶炼厂纷纷涨价这一潮流,且当前中国上海保税仓库铜溢价为195美元/吨;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铜企的出口需求增加。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出口精炼铜1.46万吨,同比增14.39%;1~10月共出口精炼铜24.54万吨,同比增7.85%,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王赤卫表示,按照产能扩张速度和铜消费增长比例,中国精炼铜产能过剩将改变出口的性质,即将由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选择出口转变成国内产能过剩而出口,由此改变铜市场格局、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