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为了十一位地矿兄弟

发表时间 :2013-07-29 14:37:05 来源:

  7月10日,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11名勘探队员与外界失去联系。雾大,直升机无法起飞,暴雨导致交通瘫痪。一支搜救分队进去了,无功而返;拿着省政府的特别通行证,搜救小分队再次进发,还是没有消息;面对心急如焚的11名队员家属,搜救队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发!这时奇迹发生了……
  7月10日,11位地质队员与化探队失去联系。化探队立即开展搜救行动,但同时队领导也充满信心:他们都是有经验的地质队员,知道怎样做最安全。
  “在汶川境内银杏乡桃关村的一个山头上,我们有一个铅锌矿的勘探项目正在续作中。”化探队队长李进告诉记者,“项目工作人员一行11人,其中6位是单位职工,5位是甲方请的当地民工,7月7日进场,当天就到达了海拔近3000米的4号营地。7月9日下午,他们给远在成都的项目负责人胡清开打电话汇报说:山上下雨,而且雨量非常大,无法开展野外作业了。胡清开叮嘱他们:下雨了,就蹲守在营地,不要盲目行动。这样比较安全,而且营地里有足够对付半个月的食品和饮用水。随行的民工也曾给业主打过电话,报告了同样的情况,业主也像胡清开一样给民工作了交待。可是,到了10日一大早,无论是胡清开,还是化探队,任何一部手机、座机都无法再与项目组人员取得联系了。电话里只有一个声音:该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留给人们的除了万分焦急,还是焦急万分……
  这么多位队员一下就没有了消息,化探队队长李进立即召集领导班子、安全部门负责人、实体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进行会商,确定行动方案。
  项目负责人胡清开虽然第一时间就把十一位兄弟失去联系的情况分别向化探队队长李进、党委书记肖尤元作了汇报,但他并不显得那么着急。因为他曾多次到达4号营地,对那里的情况了若指掌。胡清开告诉记者:“从桃关村沟口下高速公路,进入沟内,半个小时到达二级电站后,就得完全靠步行了。从二级电站到达4号营地,地质队员需要徒步8个小时,而一般人可能10个小时也走不上去。由于这是一个续作项目,曾经有3个营地。今年项目组搬到了位置最高的4号营地。天气晴好时,队员们还可以远眺风景秀美的四姑娘山。4号营地林木茂盛,地质结构为坚硬的花岗岩,因为在一个山脊上,距离两边的山沟都比较远。最为关键的是,项目组还有两位野外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一位是高级工程师兰勇,另一位是做事干练果断的测量组组长陈建明。他们会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所以说,我始终认为,他们会很安全的。”
  听了有关人员对失去联系的十一位地矿兄弟所处的环境进行的安全分析和评估,会商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他们按兵不动,他们绝对是安全的。然而领导们还是放心不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事实上,在失去联系的当天,化探队就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分工,并向四川省地矿局作了汇报。由于都汶路多处发生泥石流崩塌,道路彻底中断,他们只得与汶川县委县政府、银杏乡和桃关村不断联系,直到晚上十点多,终于和县人大取得了联系。县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通往银杏乡的道路彻底中断,通讯也彻底中断,县上正全力抢通道路。道路不通一切都是白搭,况且桃关村一带还在持续降暴雨,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频发,任何一个搜救小组都不敢轻举妄动。
  7月11日一整天,依然没有传来项目组的任何消息。乡政府告知,由于雾大直升飞机已无法起飞……
  数次联系汶川县委、县政府得到的答复均与先前如出一辙,这次暴雨的确给汶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交通一时难以恢复,因此搜救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当天晚上,化探队终于联系上了距离4号营地相对较近的银杏乡政府。当化探队请求他们搜救地矿兄弟时,银杏乡政府所面临的情况与县委、县政府一样——乡政府也告急了,在桃关村乡政府与一些村民失去了联系,几天都杳无音讯。暴雨还在下,道路又不通,为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大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乡政府告诉化探队队员,他们也曾请求有关部门派出直升飞机搜救,但是山里面的气候恶劣,且雾大林密,直升飞机不具备起飞和降落的条件。
  11日中午,化探队派出的一个搜救小分队从德阳出发前往银杏乡了解有关情况。这个搜救小分队由工会主席陈永和带队,同行的还有项目中一位负责安全的副经理以及队上的一位安全负责人。从德阳到都江堰,汽车一路行驶得都很顺畅,可是刚过了都江堰,道路就因为暴雨而实行了交通管制。虽然大家恨不得生出双翅飞过去,但是怎么恨、怎么急都没有办法,搜救小分队只好悻悻然无功而返。
  当晚11点,分管安全的领导曹健召集搜救小分队和其他救援人员进行信息分析汇总,并向队长李进汇报了具体情况。
  12日上午,队长李进再次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会商。鉴于都汶公路实行交通管制,李进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局主管领导,由局向省政府报告,并请求救援。
  12日下午,四川省地矿局巡视员范崇荣受局长杨茂华委托,立即召集局办公室、技安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及化探队有关领导在成都紧急磋商进一步搜寻的方案,同时把有关情况向省政府做了汇报,并决定13号派出一支由局(技安处等相关部门人员)、队(李进亲自带领)联合组成的搜救小分队进入银杏乡。
  13日早上8点,范崇荣亲自带领局、队联合搜救小分队从成都出发。当日天气尚好,虽然不见阳光普照,但是也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然而,搜救小组刚一进入都江堰市就遭遇了瓢泼大雨,只见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水流像小小的瀑布一般直往下淌。要知道,这个季节行驶在汶川的道路上是非常危险的,而要在瓢泼大雨中向汶川进发那更是险上加险。为了11位失去联系的地矿兄弟,大家想得最多的只是如何快速抵达银杏乡。通往汶川的道路依然没有打通,并实行了交通管制,好在搜救小组持有省政府下发的地灾应急排查特别通行证,才得以顺利通行。一路上,随处可见垮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往银杏乡本来有两条路,一条是老路,一条是新路。然而,暴雨彻底冲毁了老路上的一些桥梁,短期内恢复交通绝无可能。而新路的损毁也比较严重,有些甚至一向被认为最安全的隧道也被泥石流封堵了。往常,驱车从都江堰市到达银杏乡只需不到1个小时。但是现在,因为不清楚路况,搜救队的车走走停停,还不时需要问路,辗转到达银杏乡时已快到中午1点。在银杏乡,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刚刚从抗洪救灾一线下来还满身沾着泥水的乡长、乡党委书记,便连忙向他汇报失去联系的地矿兄弟们的情况,给他看了详细的地图以及一些照片、视频资料,并请求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及时组织搜救。
  队员们从乡政府处得知,12日上午,县里已经有几位武警战士组成搜救小分队翻山越岭进入二级电站沟内,目的就是搜寻11位失去联系的地质队员、当地的2户老乡以及电站的职工,但由于他们没有卫星电话等先进的通信设备,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半点消息。在银杏乡,当天已经有电信部门的应急通讯车辆进入,电信手机已经可以打通了,但是移动电话依然无法连通。而失去联系的11位地质队员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移动公司的手机。乡政府的同志反复叮嘱搜救小组成员,一定不能贸然进入现场搜救,只有等到武警的消息后才能再做下步的打算。
  接着,搜救组与乡政府的领导互留了电话,并做出以下决定:化探队安全科长卢珉和1位队员继续留在银杏乡,以便近距离催促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展营救;其余队员返回单位,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失去联系职工的家属们的安抚工作,另一方面制订下一步的搜救方案。
  回程途中,范崇荣、李进以及所有参与搜救的队员们都心事重重。尤其是李进,他是化探队队长,此时回到队上看着那些心急如焚的家属他该如何安抚呢?他又该如何交待呢?
  回到化探队后李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领导班子成员编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失去联系的兄弟们至今没有任何消息,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的搜救方案。”化探队领导们再次聚首,像这样的会议这些天已经不知召开了多少回。这次会议研究制定出了汛前的安全十条:1.队属各单位当前要务是抓好汛期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2.所有项目组在大雨或暴雨期间不准出野外;3.凡是野外项目驻地或营地有安全隐患的,必须撤到安全的地方,且撤的过程中要确保安全;4.凡是野外项目作业期间超过一天手机无信号或无法接通的,必须配备卫星电话;5.各单位所有在建项目必须把项目名称、地点、人员、驻地、工作事项、工作区域、安全员、所在县乡村的联系电话、联系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情况汇总上报技安科;6.凡是大雨期间,单位一律不准出车,雨季禁止夜晚行车;7.所有野外项目营地必须进行隐患排查,防止洪水、泥石流、滑坡、雷击、崩塌等自然灾害危及生命;8.凡是有外协单位的项目,必须把安全责任和管理要求贯彻落实到位,且安全管理要规范;9.做好职工群众的心理工作,及时关心职工、稳定情绪;10.注重野外饮食安全,禁食野生蘑菇。
  这次会议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如果13日当天还没有任何消息的话,他们将组建自己的搜救小分队,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翻山越岭进入4号营地一探究竟!
  也算是好人一生平安,吉人自有天相。当天下午3点多,令人激动的好消息终于传来了——11位失去联系的队员已经安全出山,且已经到达银杏乡。
  那一刻,局、队所有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所有关注11位队员安危的人们心头的石头也都落地了。要知道,那几天几夜大家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事件回首:那一刻,山脊两边的山沟里随时都能听见泥石流启动以及垮塌的声音。陈建明要求所有的队员以及民工必须保持镇静,贸然下山必然凶多吉少。
  7月8日,4号营地下起了大暴雨。
  据当地的老乡说,这样的大暴雨120年一遇。“什么叫瓢泼大雨?”陈建明回忆道:“这回我真的见识了瓢泼大雨!不仅雨下得大,还夹杂着电闪雷鸣。我们只能蜷缩在帐篷里,一边吹牛、摆龙门阵,一边烤着火,什么工作也干不成。”雨下了一整天,山沟里的洪水暴涨。当天晚上,项目组便安排人员巡查值班,职工、民工轮流值守,主要负责查看驻地周围的山体是否出现变形、沉降,同时还要监测两边沟内不断发生的泥石流、崩塌等。
  7月9日,暴雨依然下个不停。
  一些队员开始担心了。其实队员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一是驻地虽然地处一个山脊,但是顶多有100平方米;二是距离这个山脊不远处有一个不小的天池,下了这么长时间的大暴雨,天池肯定积满了水,对山脊肯定会有影响;三是驻地曾经受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如果暴雨持续不断地下,谁敢保证这个山脊固若金汤呢?
  针对队员们的担忧,陈建明冒雨前去查看了天池的情况,发现雨水大都自然排泄了,并没有对山脊造成威胁。但是,山脊两边的山沟却不断传来泥石流启动以及垮塌的声音。因此,陈建明要求所有队员以及民工必须保持镇静,此时贸然下山必然凶多吉少,只有按兵不动才能确保安全。陈建明还对队员们说:“我们这里有充足的粮食,这些腊肉、香肠以及新鲜的蔬菜至少可以应付半个月的时间。实在不行,我们就一天吃两顿。”听老陈这么一分析,队员们这才放下心来。9日早上,一个崩坍点持续垮了2个多小时,巨大的声响听得队员们毛骨悚然。几位民工当时就想往山下跑,最终还是被陈建明劝阻了。
  9日晚上,4号营地突然停电了。原来设置在沟里的一台水能发电机被暴涨的洪水卷走了。一向灯火通明的4号营地瞬间一片漆黑。后来大家才知道,发电机被汹涌的洪水冲到了高差200多米、距离600多米的一个山沟里,被大块的木头、石头拦截住了。
  从停电的那刻开始,11部手机被要求关了10部,只剩下陈建明的1部手机开着,且设置成飞行模式,目的就是保存电量以便随时能与单位、家人取得联系。
  天像漏了一般。7月10日,4号营地依旧下着暴雨。同时,又有新情况出现——手机没有信号了,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原来,就在发电机被冲走的那天晚上,桃关村的一个二级电站也被冲毁了,架设在附近的通信基站同时被冲毁。
  一些队员更加坐不住了,但是陈建明依旧在安慰他们说:“越是这种时候路上的情况就越危险,我们就越要保持冷静,即使要走也要等到天气好转了再走。再说,咱们兄弟几个也要一起走啊!”
  7月11日,天终于放晴了。陈建明了解到15日以后还有一场大暴雨,遂果断决定下山。
  此时,一直弥漫在山沟里的雾气渐渐散开了。陈建明叫一位测量队员搬出了全站仪,查看山沟里的灾害情况——崩塌、泥石流、滑坡随处可见,更可怕的是之前热火朝天的电站、铁厂现在已经被泥石流掩埋得只剩下了一个屋顶。陈建明嘱咐测量队员不要将所见告诉其他队员,避免造成恐慌。但是,陈建明也很清楚,7月15日以后还有一场大暴雨,如果被暴雨继续困在山上,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下不了山的,而且无法预料其间是否还会有其它隐患发生。陈建明立刻做出决定:“大家准备好砍刀、绳索、手电,12日一早我们撤离营地,下山!”
  下山途中,队员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大雾。雾大的时候,不要说周边的情况看不清楚,就连脚下的路况也不明白。这种时候,大家只能先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岩石背后,等待大雾彻底散尽后再走。在通过险要地段时,每个队员被要求彼此保持足够的距离,一个一个快速通过,同时还要安排队员进行预警。一路上,到处都是新发生的地质灾害,原来的一些山路很多都找不到踪影。“逢山开路”成了地质队员们的绝活,他们深谙险要路段该如何安全通过。而“遇水搭桥”当地民工最拿手,木头、石头……大家就地取材,搭好木桥后先要使劲摇动几下,确保稳固后才让队员们一个接着一个安全通过。往常,从4号营地到电站最多只需要花费3个小时,但这一次大家手脚并用足足走了8个多小时。当队员们一身疲惫地走到电站时,一个十多米高的挡墙被填满泥石流后形成了陡坎,挡住了队员们的去路。好在大家随身携带着绳子,于是大家把绳子的一头系在一个结实的树桩上,而后拉着绳子安全下了陡坎。
  过了陡坎不久,11位队员来到一个养猪场,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半岛”地区,即便这次暴雨袭击,也没有给这里造成任何威胁。也就是在这里,地质队员们与前来搜救他们的武警战士不期而遇了。地质队员准备继续下山,但被武警阻止了。武警战士告诉地质队员,山沟下面的一段路情况不明,他们翻山越岭花了七八个小时才到达养猪场。武警给每位地质队员发了一包板蓝根冲剂,要求大家喝下后原地休息,第二天一早统一出山。
  “好在我们自己选择了准确的时机主动下山,如果我们继续留守在山上,武警战士们可能还要再多花一天的时间,也许还到不了4号营地。”陈建明如释重负地说,“我们见到武警战士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觉得这下出山就有了安全保障。”那一夜,大家彼此紧挨着和衣而睡,鼾声如雷。
  7月13日早上,养猪场的老板给大家煮了腊肉和香肠。一顿饱餐之后,队员们精神抖擞地和武警战士一块下山。出发的时候已是上午10点多,原以为从养猪场到桃关口这段路会是一帆风顺,结果出发不久就遇到一条湍急的河流。正当大家犯愁时,几位救援的消防战士赶到了,他们利用专业设备很快就架起了一根索道。然而架设索道也绝非易事,一位武警战士在架设索道时险些掉入湍急的河水中,当时大家都捏了一把冷汗,好在武警身手敏捷,在即将落水的刹那间紧紧抱住了河边的一块大石头。索道架设完成后,队员们穿上救生衣一个一个滑到了对岸。
  失去联系整整4天的地矿兄弟们走出山沟踏上了都汶高速路,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也就在这时,银杏乡一带也有移动公司的应急通讯车赶来,陈建明把已经安全出山的消息告诉了项目组的负责人胡清开。
  一直守候在银杏乡催促当地政府加紧搜救失联人员的化探队安全科科长卢珉接到了胡清开传来的好消息后,拿着应急排查特别通行证开着汽车风驰电掣般出了银杏乡政府的大院,向北驶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上午被堵的福堂隧道。按照胡清开的安排,失去联系的地质队员将步行穿过包括福堂隧道在内的2个5千米长的隧道,然后与卢珉会合。卢珉迫切地想和已经几天失去联系的队员通话,可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拨打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也许是心情过于急切,汽车奔驰了没几分钟,司机就感觉到了前轮胎有些不对劲,靠边停车一看,左前轮不知何时被一根长长的铁钉扎穿,漏气非常严重。司机连忙更换了轮胎,继续向着福堂隧道奔驰。像事先约定好一般,卢珉刚刚赶到福堂隧道出口,便看到刚刚走出福堂隧道失去联系的这帮兄弟。他们的装束和神情与一般人不大一样,由于太过疲倦,每个人的脚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大家几乎是擦着地面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着脚步……而此时,卢珉一行本来想要感谢武警战士和消防战士,请他们与失去联系的11位兄弟合影留念,但是武警战士和消防战士却早已从福堂隧道的另一端直接奔赴另一场救援行动了。
  兰勇、陈建明、蔡启奎、王大勇、谢兴贵、余洪海6位地质队员被一一搀扶进了汽车,而后向着都江堰市方向疾驰而去。
  后记:
  7月16日,当记者前去化探队采访时发现,虽然休整了这么多天,陈建明走路依旧是一瘸一拐。至今还叫陈建明放心不下的是,在养猪场还存放着价值2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是武警战士要求他们放置在那里的。
  谈到这次搜救行动,李进队长说:“看来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预判是准确的,失去联系的地矿队员们的确很有野外工作安全的经验。4号营地是他们经过认真勘查最终选定的,一没有大的汇水,二没有泥石流物源。同时,大家事先还准备了足够的生活物资,短时间内不会断水断粮。更为重要的是,危急时刻大家不盲目、不慌乱,尤其没有盲目冒雨下撤,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营地安排的夜间巡查也很重要,这些都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同志可能很难做到。
  化探队安全科长卢珉分析到,化探队每年有1000多个项目,分布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安全作业形势异常严峻,所以队里必须在安全制度建设方面发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预防机制,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野外安全防范能力。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一套适合自身的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程序。
  然而,我们现在更应该思考的是,在面对这种特殊的自然灾害时,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心中有数,并沉着应对。但是,这种体系的建立似乎靠一个队是不行的,而应该是局队,甚至更高层面上来考虑……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