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停止更新 > 走出去 > 新闻中心 > 观点评论 > >详情

矿业寒冬遭遇经济"换挡期" 中国矿企活力依旧

发表时间 :2015-06-04 15:36:14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对于战略性的矿产资源而言,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存有量还是很少,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性的重大矿产资源,在现在大宗矿产资源价格还比较低的时候,通过企业走出去,能够控制或掌握一部分,意义是很大的.

    5月26日,紫金矿业与艾芬豪和巴理克两大国际矿业巨头"握手"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世界级超大铜和金矿.

    5月27日复牌即迎来涨停的紫金矿业在公告中称:"目前大宗商品正处于低谷期,国际矿业公司加快出售资产,矿业资源估值较低,是中国海外资源收购步伐的有利时机."可见紫金是想趁当前低迷的行情,出手赴海外抄底.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紫金矿业经过多年的跟踪和储备,在矿业低迷的今天成功收购巴里克和艾芬豪的大型金、铜矿山,将为培厚公司利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紫金矿业而言,这两起超大型资源的并购是一个物超所值的买卖.

    同一时期有同样抄底计划的,可能还有宝钢集团,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宝钢和中心银行已向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提交了申请.有分析人士称,无论传闻中宝钢发起的收购要约是真是假,未来都很可能有很多类似的交易将被发起.

    当前国际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全球矿业公司"躺着就涨价挣钱"的日子可谓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中国又经历着经济转型的新常态,各大国内矿业巨头纷纷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所动作,目的就是想在国际矿业深度调整,国内新的经济结构之下,依然能够保住"江湖地位",顺利度过矿业"寒冬".

    大变局蕴含大机遇

    自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矿业便呈现出放缓势头,随后出现震荡收缩,下行趋势,矿业企业高利润时代渐进尾声,矿业发展进入"寒冬期".进入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没有大的起色,矿产品价格持续波动,矿业成本上升.大多数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矿业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专家指出,疲软的全球需求将难改当前矿业的颓势.2015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多层化、复杂化,全球矿业将难以好转.在美元走强及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挫的重压之下,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难觅回升动力,全球矿业格局将继续深度调整.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曾指出,中国矿企和中国制造业一样,要从高速的增长回归到理性的中速增长,甚至是低速增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曾经一肩扛起全球矿业刚性需求的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这拨动着国际矿业领域的敏感神经.

    虽然如今中国经济迈入"换挡期",形成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是全球矿业具有支撑力的最大经济体仍然是中国,并且中国经济对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这也就对中国矿业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快适应当前情况有变的全球矿业市场,不断革新.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曾在集团会议中指出,目前全球矿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十年来黄金和基本金属大牛市的行情已经终结,并且已经进入深入调整期.矿业寒冬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机遇.从2014年开始,紫金矿业的公司发展从以国内为主转向以国际为主.

    认为寒冬中蕴含机遇的,不止陈景河一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中枢也曾表示,"行业难,但这也正是机遇所在."

    他认为,大变局蕴藏着大机遇.矿业企业要想适应新格局,就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做出差异化选择.对于中国矿业企业来说,接下来,就看谁经得起考验,谁调整得快,调整得好.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来说,我认为对于战略性的矿产资源而言,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存有量还是很少,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性的重大矿产资源,在现在大宗矿产资源价格还比较低的时候,通过企业走出去,能够控制或掌握一部分,我认为意义是很大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应该让企业作为主体,国家不应该过多的去干预企业国际化的行为,可以适当的提供服务、信息以及产业指导.国家也可以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动用国家财政资源去掌握一部分国外矿产资源,但主要还是通过国有企业去做.

    2014年,中国五矿以中国五矿联合体的形式收购了位于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这是一个难得的世界级铜矿.周中枢指出,中国五矿将根据区域性特点和经济发展导向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差异化布局产业链环节.

    "一带一路"促企业国际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明显.矿产资源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决定了矿产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国家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出发,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经济发展中资源瓶颈制约,实施境外资源开发成为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为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和国家政策的扶持.积极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寻求和建立境外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改变目前我国矿产品进口依靠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被动局面.这也是维护我国资源安全、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曾预判全球矿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在这种变革过程中,全球矿业的互联互通、互学互帮,尤其与中国矿业的合作将更为密切,建立新的矿业秩序的时机已到来.中国所倡导的"一路一带"的国际合作,将会给全球矿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紫金矿业集团国际部的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从紫金集团自身的发展特点分析,虽然,紫金矿业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矿业企业,与国内大多数矿业企业相比,资金、技术实力雄厚.但面对国内资源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实现新的发展战略,就必须抢占先机、"走出去"获得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例如澳大利亚、非洲、南美以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黄金和有色金属资源,地质勘查找矿潜力极大.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的区域,在我国境内就包括了许多不同矿产资源的成矿带,如昆仑山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天山成矿带等.比如,我国已在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找到若干个特大型铜(伴生金)矿床,并在其外围发现了较好的找矿远景,专家已经论证,该成矿带西延到国外,正处于"一带一路"涵盖的区域.

    通过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可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从而改善矿业公司项目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降低生产及物流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例如,紫金在中亚某些项目,就是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所在国家及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善,将会给该矿山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成时代趋势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目前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其所带来的产业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既是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可以说当前中国的商业生态正在发生着明缓实急、影响深远的变革,这对原有的商业逻辑产生着不小的挑战,全新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模式正在兴起.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碰撞、改造、融合,产业间、企业间跨界融合将会呈现出一种"合作新常态".

    国内的矿业企业也纷纷涉及"互联网+",希望能够乘坐互联网时代快车,在矿业"寒冬"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

    近日,盛屯矿业与易票联开展合作,拟投资1亿元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选择进军第三方支付业务是想为公司开展各项金属金融服务提供快捷安全的支付环境,促进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同时盛屯还将与安泰科合作,安泰科隶属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拥有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最权威的资讯信息互联网平台,与其合作的目的在于加快公司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金属O2O+金融服务闭环.

    同时立足矿电融合的还有紫金矿业,将其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打造成了一个"互联网+有色金属产业链"概念、开放性、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的生态型电商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买货、买货、仓储、物流、金融、数据等一系列服务,助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2015年1月初,电商平台推出首个产品——阴极铜紫金,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现行软件系统内挂牌交易.

    电商这一新兴业态是矿业企业的一个新的积极尝试,矿业企业创新O2O模式整合现有的产销资源,通过互联网构建矿业与金融、贸易协同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尝试有色产业链新型生态体系建设,这种融合对国内的矿业企业来说,具有向互联网时代探索的重要意义.

    国际矿业"寒冬"仍在继续,不过中国的矿业巨头们并没有因此而萎靡,甘愿牺牲在无尽的寒冷之中.它们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矿业"寒冬"所碰撞出的火花之中积极转型,尝试大步向前,以期"逆势飘红".天冷而心热,应该也会将这寒冷过得别有滋味.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