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地质公园 > >详情

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

发表时间 :2013-09-09 11:31:56 来源:娄底新闻网

  
图为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

     从湘中枢纽城市娄底驱车30公里,就可以到达湖南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涟源市西北部湄江镇,距涟源市区也是30公里,长沙170公里,益阳100公里,东侧有207国道、洛湛铁路通过,南有湘黔铁路通过,即将建成的二广高速也途径这里。这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2~14.6℃,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4℃,年降雨量1250~1500mm之间,无霜期长,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越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基本上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观光。
  公园总面积50.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崖壁、峰林、溶洞、瀑布、涌泉、峡谷、岩溶湖、天生桥、深坑、地下河、构造形迹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其地质类型以低山岩溶地貌为主,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裂隙发育完全,岩溶作用充分,具有雄、奇、险、秀、幽之特色。其中香炉山景区的“天弹待发”,仙人府景区的“天生桥”,观音崖景区的“莲花涌泉”,龙泉峡景区的“S曲线深沟”,藏君洞景区的“天然壁画”等在我国岩溶地区少见,为世界稀有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和科研科普价值。2002年12月,湄江风景区被批准为省级岩溶地质公园,之后,当地政府切实加强了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几年来,已开发开放了观音崖、藏君洞、塞海湖、龙泉峡、仙人府、大江口等6大地质景区,配套完善了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宾馆饭店、医疗卫生等一系列接待服务设施,实现了年平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的愿望。2009年10日,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已顺利通过了国家国土资源部的资格评审,取得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格。
  园区内自然景观众多,据调查统计,共400多个,其中一级景点76个,二级景点126个,三级景点226个。其地质遗迹景观可分为五大类,即地质构造类、古生物类、矿物与矿床类、地貌景观类、水体景观类和环境地质遗迹类,主要景点有73个,其中国家级景点8个,省级景点18个,县市级景点47个,共可分为四大自然景区。
  一、观音崖—藏君洞景区:指以湄江河两岸,通过溶、侵蚀作用形成的圆环形峭壁和溶洞群组成的自然景观为主线,将观音崖峡谷、地下岩溶群、地表岩溶洼地、大型岩溶泉及奇山怪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景区,面积达5.68平方公里。景区内主要地质遗迹景点有:莲花涌泉、大鹏展翅、观音崖、罗汉洞、藏佛洞、藏经洞、盘蛟洞、断剑石、藏君洞等,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有观音崖、莲花涌泉、藏君洞等。景区内山水奇特,风景优美,地表崖壁连绵、峡谷幽深、森林茂密,谷底流水淙淙,碧水翠竹,在圆通寺的衬托下,似入仙境。最令人称奇的,乃是一处由5个直径为1~2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莲花池溶涌泉,它远看去似朵朵莲花荡漾池中,近看时却泉池鼎沸如沸腾的锅壶,泉水哗哗有声,国内实为罕见,堪称一绝。越过莲花池,便是一条两旁长满翠竹的“碧篁幽径”,墨绿的翠竹繁茂丰盛,汩汩的泉水自竹林中左转右拐的绕来绕去,给人一种“林深人不知,弹琴复长啸”的幽静境界,给人一种艺术性的美的享受。走到观音崖,绝壁中间两棵上千年的“姊妹棕”,枝繁叶茂,让人领略到一种生物的神奇,生命的伟大。这两棵千年姊妹棕,高均4米,大部分根须都外露于石隙之上而下垂,根须长度大约大于杆部有两倍。大凡棕树的生长环境只适宜于湿润的土壤,而在如此峭拔的绝壁之上生长,堪称一奇。有传言“黄山观古松,湄江看古棕。”由此可见,湄江看棕当是一件可与黄山观松相媲美的幸事。
  景区内,地下溶洞较为密集,最典型的代表当是藏君洞。藏君洞为一大型的地下岩溶洞穴,长25公里,已探明长4000米。洞穴迂回曲折,有大小厅堂30多个,狭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行,有似险的关隘;宽敞处可使十辆大卡车并排通行,恰如广阔天堂。相传,削发为僧的明惠帝朱允炆曾遭叔父“靖难军”攻打,于此洞藏身30天,故名。这里明洞通天,日光斜照;暗洞通河,流水潺潺;盲洞幽深,回环成趣;支洞错落,风景独好,有护君堂、惠帝殿、两重天、南巡厅、不夜城、龙凤宫、北国厅、江南厅、江河坝、阅兵场、国宝厅等十二大厅堂,景观迷人,各具特色,蔚为奇观。洞内化学沉积物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一步一景,景景迷人,人游其中,情绪将随之狭窄处的眼前突现而倏然收紧,紧窄逼人;随之宽敞处的豁然贯通而倏觉通明,心旷神怡。溶洞壁上的铁锰质留痕形成的“西天取经”壁画惟妙惟肖,让人兴意盎然。国宝厅洁白如玉的石笋高达16米,一十二个成年人合抱起来也是围而不拢,还有那细而长的鹅管群,组成密集的吊灯状,亦是雄奇壮观,让人流连忘返,俨如徜徉一处瑰丽的地下宫殿。
  二、塞海—龙泉峡景区:塞海—龙泉峡景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海拔最高标高811.0米,最低标高329.7米,相对高差481.3米。景区以天然塞海湖为中心,集峡谷、瀑布、孤峰、绝壁、(断层崖)地下溶洞为一体,山水交融,构成了景区独特的地貌景观,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其主要地质遗迹景点有:塞海风光、海口瀑布、湄江诗壁、望海楼、枧头天坑、蝙蝠崖、罩门庵、回音壁、三道岩门、观音望海、恐龙山、合掌岩、鹰嘴崖、龙泉峡谷、千书岩、飞龙瀑布、湄花宫、古神州溶洞等,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有塞海湖和古神州。 塞海湖:原为北西向节理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溶洞中的暗河,后因地壳上升,地下溶洞被抬升至地表遭风化、剥蚀、侵蚀、溶蚀后,洞顶塌陷坠落,逐渐发育而成,亦称湄塘湖,古时为“安化八景”之首,以俊美著称。它像一条绿色的长廊,将碧水、青山、峡谷、溶洞串联在一起,形成为一幅蓝天碧水、青山翠绿、崖壁重生的自然画卷。秋冬时节,25万余平方米的水面,碧波荡漾,清澈透底,人行岸上,只觉碧水蓝天波光粼粼,四周青山叠翠,可闻四季花香,诱人鸟语,尽现湖光山色之美景,令人陶醉;春夏遇雨季节,常浊浪滚滚,汹涌澎湃,类似海洋,同治《安化县志》说:“塞海塘水喷涌,上出时类海潮,潭有神物塞洞穴,则水从山顶溢出,间有鱼坠下,巨大数百斤。”真是磅礴气势,闻为神话。乘轻舟而上,经蝙蝠崖、湄江诗壁、回音壁、三道岩门、天子冠、合掌崖等,则道道景观尽收眼底。
  三道岩门:号称小三峡。在不到1.5公里的湖面上,只见三座石山如斧劈开,分成两岸,似三道大门层层叠叠,依次矗立:第一道岩门称“东天门”,又叫“合掌门”,两岸绝壁如刀劈斧削,分立对峙,像两只手掌开后欲合,峭然矗立;第二道岩门称“中天门”,又叫“二门崖”, 中天门左高右低,呈欲掩欲开之势,回眼望去,则鹰嘴崖展翅欲飞。此处水面变宽,水流变缓,渔舟自横,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第三道岩门称“西天门”,又叫“三门崖”,西天门是黄罗湾十里画廊的东大门,崖高80米,宽10余米,气势如东天门。
  龙泉峡谷:龙泉峡谷长约7公里,有九弯十八锁之说。峡谷由“多”字型断裂岩遭冲刷、溶蚀、侵蚀之后形成,故峡谷呈“S”型。其高100米,谷底宽一般在3~5米,最窄处2~3米,溪水从谷底潺潺流过。两岸二叠系石灰岩悬崖如屏,岸顶遮天蔽日,幽沉而险峻。峡谷两侧树林茂密,郁郁葱葱,溪云笼罩之时,重叠万山,时隐时现,景象万千,是寻幽探险的首选之地。
  飞龙瀑布:飞龙瀑布是从飞龙潭溶洞地下暗河中流出的岩溶水,经30余米高的石壁,飞流瀑泻,令人啧啧称奇,而一缕缕灿烂的阳光从涧顶缝隙中悄然射入,辉映的水珠流光溢彩,宛如仙女散花。
  古神州:是为景区内最大的一处岩溶洞穴,长28公里,已探明长2800米。洞穴中化学沉积物琳琅满目,造型奇特,趣味盎然,在已发现的四十余处景观中,尤以开国大典、五湖四海、蓬莱岛、西施浣纱巷,九州万国桥、中华第一石瀑、九天银河、布达拉宫、三十六路诸侯、成吉思汗帅府、贵妃出浴、秦陵兵马俑、塞外戈壁滩、开天辟地等最为神奇。洞中的“九州万国桥”由于桥体高大,造型奇特,堪称一绝。它天生一座四层自生立交桥,在已探明的两层中,第一层桥有十孔,孔孔可通大型卡车,桥面宽1.5~3米;第二层桥呈“O”字型结构,距第一层桥间隔约三十余米,桥面宽6米;第三层桥和第四层桥还有待今后探明。区中的“中华第一石瀑”,亦可谓世界一绝。“中华第一石瀑”,是古神州大厅中的巨型白色石柱,高80米,直径50米,石瀑自上垂直而下,俨然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游人近前,则只见岩水似串串玉珠,沿着石瀑那晶亮而光滑的表面滚落向下,在小溪里哒哒作响,跌落从中。石瀑下三块0.5米长的鱼状钟乳石高高地悬吊着,一条卷背戏水,一条张嘴寻石,一条寻路找伴,惟妙惟肖,令人称绝。所有这里的景点均以奇、险、壮、秀、绝著称,被不少文人墨客所点笔渲染,传为佳话。
  三、仙人府—香炉山景区:仙人府—香炉山景区,是初拟建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时的I级景区,面积18.5 平方公里,其主要地质遗迹景点有:青蛙山、双龙洞、三十六湾、悟空听经、八戒受牒、十里画廊、情人幽会、狮子崖、一柱香、揽月古道、祝云茅庵、得胜门、一石八景、香炉峰、古炮台、天弹待发、一线天、珊瑚化石、伏兵壕、断头台、东方维纳斯、仙人洞、百步云梯、长寿瀑、天生桥、清流潭等。其间岩溶异常发育,形态奇特多样,有溶洞、溶丘、溶峰、一线天、天生桥、石林、孤峰、石柱、天坑、漏斗、瀑布等,在香炉山一带则以衰老的峰林、孤峰、石柱等地貌为主,由于岩石的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在物理风化的作用下形成似人、似物的不同形态,栩栩如生,是一组巧夺天工的天然石雕群。这里的地质遗迹景观尤以悬崖绝壁、溶洞、天生桥、瀑布为绝,国家级地质遗迹有天生桥、十里画廊。
  天生桥:又名送仙桥,位于涟邵盆地车田江向斜东翼茅口组灰岩中,由千百年来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重力崩落作用而形成,是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中所发现的唯一一座双曲三孔自生桥。它的造型极为独特,气势十分雄伟。在桥南,为一座单孔桥,高40米,跨度10米,人称“内仙桥”。过小溪,稍偏北,则又可见一座双孔桥,高50米,跨度30米,人称“外仙桥”。内、外两座仙桥相连一体,则构成一座完整的妙趣天然的三孔立交桥,桥下有小溪流过,桥旁4座小石峰,又恰似四个桥墩。人游于此,但见桥上白云悠悠,桥下溪水如琴,桥头林木繁茂,林中鸟语啾啾,恍如人间仙境。在桥的南面,又有仙人府溶洞。这里高峰耸翠,危崖挺秀,洞门顶数块钟乳石悬挂,形态各异。进入乃是一高60米,长100余米的大厅,人称“聚仙厅”,可容纳上千人休息。洞内凉风习习,有一小溪却是暗河,自中流向于外,形成一高30米的瀑布飞流而下,直泻到一形似美龟的巨石面上,飞溅起万点珠玉。而厅顶上钟乳石构成的图纹瑰丽,宛如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风姿绰约,飘然欲下。洞内左右又有两个支洞,右洞深30余米,左洞深2000余米,迂回曲折,金光闪闪,银光烁烁,真是造物神奇。如是则知,在天生桥尚未形成之前,地下河流管流径位置,包括仙人洞及桥下小溪河床位置,乃由于地下河管道经过地下水径流的长期冲刷,对管道顶、壁的长期溶蚀作用,使管道不断加高加宽,乃形成了溶洞,而溶洞顶部的近水平岩层及垂直管道的裂隙发育,使顶部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落,后被流水带走,如此,经千百年过去后,由于拱桥分布的地下河管道形成的溶洞靠地表很近,裂隙发育的部位,岩块全部崩落被流水冲走,而裂隙不发育的部位,岩块残留于管道之顶上及两侧,就缓缓形成了现今的双曲三孔桥。此桥为国内一座典型的碳酸盐岩溶地貌景观。
  十里画廊:长约3.5公里,近南北走向,最高点海拔716米,最大高差376米,峭壁是因地壳抬升,沿构造裂隙发生溶蚀和侵蚀,使裂隙不断扩大坠落而生成。它以壮、奇、绝、险给人以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其造型气势磅礴,多姿多彩,让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四、大江口景区 景区是拟建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时的Ⅱ级景区,面积11.54 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景点有:大江口大坝、神农田、湄峰湖、江心洲、十二拐峡谷、长城崖。景区位于湄江的中、上游,是以人工湖、峡谷、河流、悬崖、峰丛等组成的地貌景观。水是景区之魂,山水交融,人在其中可游山玩水,一览山水情怀。泛舟湖面碧波荡漾,水面薄雾如纱,弯曲狭长的水道两岸群山巍巍,重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中的绿色小岛,周围杨柳依依,野鸭结群而飞,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的美景,是一个融生态旅游、水山观景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最佳去处。
  百里湄江,风光秀丽,它大部分地方封存经年,至今仍保存着近似原始状态的生态环境,它无论在其类型、内容,还是规模上,无论是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对比意义。它作为湘中区域一国家级地质公园,完全体现了它的典型性、稀有性、优美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它既不同于享誉中外的广西桂林峰林地貌,也不同于云南路南石林地貌,不愧为一座保存完好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如若有人不信,亲往一览,一见便知。
  此外,百里湄江,因地处湘中丘陵带北部边缘,宋前为鲜为人知的梅山蛮居住区域,多为地方王制自治统治。自梅王起义接受招安,之后,这里才成为朝庭政府大宋版图的一部分。
  过去,这里人类经济活动较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就相应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众多珍稀动植物在此为家,也就成为了其复杂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生物库之一。据考察统计,植物资源在区内主要有5大科,即菊科、兰科、豆科、蔷薇科和木本科,其中,仅木本科植物一项,在公园内外约1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510余种。从植物分类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也都很丰富,在现今世界上仅有的13科裸子植物中,湄江风景区就占有三分之一以上,景区内峭壁古棕、猴家托水杉、银杏和湴田村的金钱松、银杏及黄罗村的化香,其生长历史均在几百年以上。野生动物亦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在景区及周边的鸟类有6个目、13科56种,兽类20余种,爬行动物20余种,鱼类13科8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豹、獐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穿山甲、麝、鹞子4种。
  这里人文资源也很丰富,除了古今文人墨客和僧尼所留有的古碑刻、古寺庙以及名人故里外,还存留有古代瑶民起义和近代农民运动的遗址和烈士墓葬,如:圆通寺、观音寺、罩门庵、吴都司故居、古墓、马溪农民运动纪念馆等。在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寺庙、古墓葬、古石刻中,以清代吴都司故居为代表,很有历史研究价值。观音崖下的“圆通寺”,为明惠帝朱允炆遁入佛门(称应文和尚)所建;观音洞下侧的雪清塔墓是清顺治年间的海潮法师瞻览15国英才后,在观音洞建庵修行,圆寂后葬于此地所存。因此湄江地质公园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在观光旅游的同时,既受到了陶冶情操,又增长了知识的作用。人来一观,当感慨万千,收获不少。

    相关链接:http://www.ldnews.cn/chwl/xztourism/201108/88312.shtml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