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首页 > 专题 > > 国土资源部钟自然总工出席并讲话

国土资源部钟自然总工出席并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
  非常高兴和大家再一次相聚在美丽的厦门!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的起始之年,也是全球矿业进入深化调整的重要之年。地质找矿工作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这样背景下,中国矿业联合会今天在这里召开2014年全国探矿者年会(第八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围绕"以决定指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一主题,总结、交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研究、讨论第二阶段的实施和地勘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福建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表示诚挚的敬意!
  借此机会,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在过去10年矿业繁荣期内我国地质勘查发展迅速
  (一)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03年底至2013年底,我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煤炭由10.2万亿吨增长到14.8万亿吨,石油由24.3亿吨增长到33.7亿吨,天然气由2.24万亿立方米增长到4.64万亿立方米,铁矿(矿石量)由576.6亿吨增长到798.5亿吨,铜矿(金属量)由6709万吨增长到9112万吨,铝土矿(矿石量)由25.4亿吨增长到40.2亿吨。这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保障了我国能源、原材料供应,支撑了1600多座大型矿山的开发和400多个矿业城镇的建设,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三矿业大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组织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三年来,累计投入找矿资金3500亿元,新发现中型以上矿产地451个,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天然气、铀、钼、钨等发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矿床,形成了一批矿产资源基地。
  (二)地勘单位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至2013年,地勘单位总资产由1640亿元增长至5320亿元,年均增长18%;总收入从727亿元增长至1963亿元,年均增长15%;地勘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36%增长至39%;地勘资质结构逐步优化,具有甲级资质单位数量占比由29%提高到44%;职工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职职工人均劳动报酬由1.97万元/年增长到5.93万元/年,年均增长17%。根据2013年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的百强地质队排名,一批地勘单位年收入超过10亿元,最多的接近20亿元。如今,很多单位已不仅仅从事找矿,在矿业开发、工程勘查、地质灾害防治、海洋地质调查等诸多领域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三)地质科技进步显著,指导找矿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创新成矿理论,发现了大营铀矿、多龙铜矿、大湖塘钨矿、坡北镍矿、国宝山铷矿等一批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建立了中国成矿体系和区域成矿评价体系,推广了"三位一体"等找矿预测新模型,提高了矿产资源预测能力。在石油、黑色、有色、化工等领域研发了一批高效采选和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航空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填图、数字地质填图等技术和"万米钻机"等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加快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初步实现水平井、分段压裂等技术装备国产化,2013年实现页岩气产量2亿立方米,向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四)培养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地质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广大地勘单位纷纷创新内部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青年人才的成长。很多单位注重依托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让青年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历练提高,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地勘队伍。
  (五)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十年来,地勘单位纷纷走出国门,承担地质勘查工程和劳务项目,申请登记了一大批优质矿权。一些地勘单位与矿业公司、金融机构联合,积极参与国际矿业投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加快了境外勘查开发进程。迄今为止,地勘单位以市场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国际矿业竞争与合作,控制了一批重要资源,探索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模式,提升了国际矿业投资经营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境外勘查开发的重要力量。
  (六)不断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地勘单位市场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地勘单位努力由"打工者"向"经营者"转变,积极通过自筹资金、社会融资、项目合作、集资参股等多种方式筹集矿业开发资金,有的通过有效的资本经营与运作,兴办起了现代化矿山,走出了一条勘查、开发、贸易、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在发展中积极转变管理方式,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推行主辅分离、内部企业化管理,实行绩效工资、股份制、找矿成果收益分配等改革,初步确立了市场主体地位。
  同志们,地勘行业走过繁荣发展的"黄金十年",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得益于地勘单位的改革创新,得益于地质工作者对"三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机遇依然存在
  (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需求仍将继续,为地质工作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从国内看,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每年铁路、高速公路、保障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将保持很大的规模,对矿产资源继续产生旺盛的需求。从今年3月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年会(PDAC)的情况看,市场普遍看好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及其对国际矿业市场的支撑作用。从国际看,尽管新兴经济体近期经济增速放缓,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整体态势并没有改变,各自的市场也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规模效应,对矿产资源带来巨大的需求。近期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也为矿业的复苏带来新的驱动力。因此,从宏观长远的角度研判,我们对未来矿业的发展仍然是充满信心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地质勘查工作要努力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更宽视野和更深深度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树立大地质观,从传统的地质勘查走向包括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旅游地质等在内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地质。地勘单位不仅要成为矿产资源的保障者和经济建设的服务者,也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者,积极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全面深化改革将优化地质勘查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三中全会精神,政府将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多地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地质工作领域,形成多元投资格局;调整完善财政专项定位,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矿业权市场、资本市场和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和调控,为地质勘查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地勘行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此外,鼓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混合所有制等政策都将给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十五年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自199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全国地勘单位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对如何找到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地质工作规律的地质勘查体制及运行机制,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步的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地勘单位发展壮大
  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更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三点建议。
  (一)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准确定位。2014年1月13日,张高丽副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地质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充分肯定了地质工作者对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阐释了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对加强对地质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1月9日,姜大明部长代表新一届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了"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国土资源工作新理念和新定位。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要按照中央的新要求和国土资源部的新部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土资源工作全局中找准位置,承担重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地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防灾减灾服务,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为建设海洋强国服务。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步骤和政策措施是明确的、一贯的。多一点改革和创新,少一点幻想和犹豫,将有利于地勘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地质事业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增强市场竞争力。地勘单位参与国内和国际矿业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人才是科技进步最关键的因素。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资源环境关键科技问题,面向资源勘查开发主战场,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综合利用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创新,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符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夯实地质事业发展的基础。
  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加快推进新型四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地质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让我们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奋发的进取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辱使命,开拓创新,共同促进地勘行业的繁荣发展!
  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