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企业和地勘单位在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方面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我国企业的海外矿业投资数量不断增长。企业在这方面的体会颇深,有成果,有经验,也有教训。“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给矿业海外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在全球经济低迷,矿业市场不振的今天,众多企业都期望在矿业海外投资方面有新的机遇和动力,使企业摆脱困境,走上一条成功之路。其中,那些已经多年投资海外矿业,手中掌握一批矿产地的企业更是需要有机会和途径使其手中的资产变现或找到新的出路。笔者以为,这条新路就在脚下,就在市场中,只是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才能看清机遇、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一、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是一种经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和国有地勘单位的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大多本着建立矿产资源海外开发基地的出发点,旨在寻找国内紧缺矿产。在工作思路上,大多重视地质矿产条件,忽视投资环境和运行成本。简单说就是仅仅把这项事业当做一项地质找矿工作来看,而缺少地质矿产经营的理念,忽视了市场经营的基本规律。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影响下,一些企业习惯于依赖财政出资找矿的模式,满足于资源量的发现数量和新发现矿产地数量这些计划经济时期熟悉的成果表达方式,忽视了投资环境、开发条件、运营成本和项目经营的后期处理和退出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导致一大批境外矿业投资项目只重视勘查投入和找矿发现,不关注后一阶段的经营活动。一个找矿发现之后往往期待财政的跟进投资。有的虽然想出手卖个好价钱,但是却忽视了市场融资的基本规则和市场公认的项目退出操作方式。这也与我们的一些企业在定位上的模糊认识有关,忽略了矿业投资的基本规律,没有确定自己的初级勘查公司定位,简单地推进“勘查开采一体化”,使众多的找矿成果难以转化。实际上,大多数勘查公司,特别是国有地勘单位的优势多数仅仅是技术方面的,他们应该定位于初级勘查公司,其找到的成果应该通过推出来实现其价值,比如上市融资、寻找合作伙伴或转让。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许多项目形成的找矿成果有数量、无效益,滞留在勘查单位手中,没有进入市场,没有完成经营的全周期,也没有达到“走出去”的真正目的。
“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确实给矿业海外投资经营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但是,要抓住机遇最重要不是等待国家对企业的具体倾斜政策,不是等待财政出资立项,而是要适应市场规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通过市场经营来实现投资目标。对于矿业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勘查公司,需要提升自己的市场经营能力,更多地在市场上寻找机会,实现从地质勘查工作向勘查开发经营的重大转变。
二、要重视矿业经营中的社会化分工
矿产勘查项目融资和资源经济效益转换一直是我国矿产勘查企业的短板。实际上这一缺陷的主要根源在于对市场规则的生疏和对矿业市场社会化分工的不了解。我们的许多单位更习惯于自己内部运作。投资靠自己(或靠政府),作业靠自己,评估靠自己,融资靠自己,运营按照国内熟悉的体制,寄希望于勘查开采一体化。实际上,资本市场上的惯例是在初始阶段就规划好针对投入、运营、产出、退出整个矿产勘探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策略和经济方案。特别是在境外投资领域,我们面临着非常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税务、财务环境,矿产勘探和开发本质上是经济行为,需要从宏观到具体各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判断才能保证我们的投入得到合理的预期回报。这方面就务必要依托熟悉国际业务的中介机构的专业支持。这些中介机构的专长和存在的基础就是了解中外投资环境、经济效益取向和经济行为的研判,在投资活动包括投前、投中、投后的全生命周期给出专业的建议,从第三方角度给出独立的风险和投资效益评估,将自然资源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具体说,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是投资人在储量方面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提供的财税尽职调查和法律尽调是保证企业识别风险、算好经济帐的重要依据,商业尽调和宏观政策分析是能否实现矿产资源经济效益转化的保证。这也是国际上企业做境内外投资的惯例。国际现代化企业运营中离不开这些专业中介机构的参与和贡献,这既是对股东负责,也是符合社会分工专业化的大势所趋。因此,一个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合作程度,标志着该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运营能力和规范经营的水平,也是其赢得市场信誉的重要途径。
三、要重视交流与合作
矿业市场变化大、矿业投资,特别是海外投资经营风险大,需要及时可靠、丰富的信息来掌握动向、发现机会、规避风险,减少失误。因此,各种方式的动态交流便显得至关重要。世界上有几个著名的国际矿业大会,包括加拿大的PDAC,我国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南非的INDABA等。这些大会之所以引人注目,吸引了大量参会者,就是因为它们是投资者、融资者和作业者、中介与技术服务机构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多数与会者并没有在会上达成投资合作协议,但是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信息,认识了未来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这些是矿业大会举办的初衷,和大会能否经久不衰的根本保证。
对于海外投资、作业的矿业企业、地勘单位来说,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些平台,他们需要通过平台实现知识信息更新,找到新机会和新合作伙伴,建立更广泛的信息交流渠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例如,在这样的平台上,矿业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交流可以为其项目退出找到理想的操作方式。中介机构的业务介绍可以让矿业企业更深入地了解到利用中介服务进行市场经营的方式,矿业企业的项目推介可以让中介机构找到业务切入点。这种充分广泛的交流可以推进我国矿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这样的平台上,投资者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够起到相互借鉴,互相启发的作用。所以,参加一次大会,可以给参会者带来新的理念,产生新的灵感,找到新的机会。
办会和参会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参加会议的方式和关注点也标志着参会者对经营理念的理解程度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初学者往往是“看热闹”,走马观花。逐渐地他们可以意识到参会的价值所在,开始注重交流,结识合作伙伴,建立各种联系,逐渐地成为平台上拥有众多业内同行朋友的一员。国际上的这类会议之所以固定时间、地点,每年一次,就是为了让与会者始终“惦记”着这种聚会,保持“回头客”,让更多的业内人士养成定期聚会的习惯,在聚会中交流理念与实践感受。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参会者在会下也一定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进行联系、交流。但是这种现代化手段不仅不会替代传统大会的作用,反而会使传统大会的效果得到提升。
对于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来说,这种交流的意义尤其重大,交流的质量亟待提高。尽管已经有各种以矿业“走出去”为题的论坛和会议,但是当前大家迫切需要的已经不是矿业“走出去”的道理,而是“走出去”过程中经营操作层面的交流,是指导经营的办法和途径,是寻找矿业经营合作伙伴的平台。中国矿业联合会即将主办的“首届海外矿业投资高层论坛”就是侧重国际矿业市场操作层面实际问题开展研讨交流的一次尝试。论坛邀请了政策研究、形势分析的资深专家、经验丰富的投资作业实践者、中介服务机构和公益服务机构的高级管理者和负责人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实用性、针对性强,是“走出去”企业了解宏观形势、判断发展方向、寻求合作的难得机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将把此论坛打造成一年一次的品牌会议,将通过论坛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中国矿业联合会为矿业“走出去”服务,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彭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