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观点 > >详情

刘益康:“去产能” 矿产勘查不能缺席

发表时间 :2015-12-30 09:03:06 来源: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去产能”,既是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
  先前,笔者发文提出“矿产勘查也当警惕‘产品’积压”。其实,时下的矿产勘查,不光存在“产品”积压问题,也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多年来,或许很多人都从未想过,矿产勘查居然也会产能过剩。因此,“矿产勘查亟待加强”,往往是专家学者建言、战略研讨分析、报刊文章呼吁的常用语。
  其实,我国的矿产勘查至少经历过两轮“产能”过剩。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无法支撑过大的地质队伍,地勘队伍撤并,大批职工被下放返乡务农。1996年~2003年,地勘队伍再陷困境,大批人员下岗,靠多种经营艰难谋生。那种“产能”过剩的困境,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历史上“产能”过剩的困境,似乎已被遗忘,被后续的繁荣掩盖了。2004年进入矿业繁荣期后,矿产品价格飙升,矿产勘查一片欣欣向荣。一个地勘院有几十个勘查项目,或者一位地质工程师同时承担多个项目,并不鲜见。地勘单位购进大量国内外新式钻机,不断更新物探化验设备。地勘单位职工的收入成了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地质院校的毕业生也成了“抢手货”,“地质工作的春天”似乎是永恒的春天。殊不知,矿产勘查“产能”迅速扩张并超过了需求扩张,已经埋下了隐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内与原材料相关的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全球矿业的周期性衰退也如约而至。矿业企业大幅度削减了勘查预算,投资界远离高风险的探矿,财政资金不再面向商业性的勘查活动,公益性地质调查不允许施工钻探工程。矿产勘查市场出现了断崖式滑落,从2013年起,已连续3年下降,2016年肯定还将继续下降。
  在矿产勘查业,由于“产品”积压具有隐蔽性,“产能”过剩带有滞后性,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勘查项目的大规模投入,2013年~2014年的一些未结项目也掩盖了一些矛盾,往往会让人对“产能”过剩降低警惕。但2015年,困窘之景已经浮出水面。
  尽管我国还没有对矿产勘查产能评价的调查研究报告,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开工率低于79%,则说明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但从2012年~2015年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下降、钻探实物工作量下降的情况来判断,我国已经出现矿产勘查“产能”过剩。而百局千队“小而全”的趋同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创新力不强的体制因素,又会加剧矿产勘查的“产能”过剩。
  面对2016年国内外勘查市场继续下滑的趋势,矿产勘查“产能”过剩还会发展,历史上两次“产能”过剩之痛,或会再次笼罩在地勘单位头上。这一点不容回避。
  当前,国家“去产能”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硬仗中,矿产勘查显然不能缺席。要用好国家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和支持,抓住机遇,主动瘦身,保存精锐,转战全球,迎接下一次矿业上升期的到来。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