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观点 > >详情

“十三五”时期 钢铁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发表时间 :2015-11-05 09:00:35 来源:

 
  ——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
  
  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全社会,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钢铁行业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发展?钢铁工业协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思路和指导意见。在日前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主任黄导。
  记者:“十三五”钢铁工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黄导:“十三五”钢铁工业发展的内涵是实现绿色发展,是在末端治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工业生态链、绿色制造的基础上,以具备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和再资源化等功能,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新一代钢铁流程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我们制定了钢铁工业“十三五”绿色发展路线图,就是系统集成烧结生产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系统集成烟气干法净化与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系统集成冶金渣处理利用与过程中余热利用技术,通过干熄焦、高炉干法除尘、转炉干法除尘“三干”技术,实现能源高效转移和利用、水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铁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的“三利用”,对污染进行高效处理与无害化处理,实现废渣脱锌、废水脱盐、废气脱硫。
  记者: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创新方向是什么?
  黄导: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新一代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研发,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积极采用高效电机、锅炉等先进设备,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进传统制造流程,实现重点行业绿色升级;重点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开展绿色评价。
  记者: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黄导:我认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落后产能阻碍了行业节能减排水平提高。二是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企业间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水资源利用水平相差很大,存在企业间不平衡现象;中低温余热资源利用方面还有潜力可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有较大发展空间;能源管理水平、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突破性技术的研发耗资大,时间长,涉及范围广,非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所能承担,需要国家资金支持和行业间协调。而我国在该领域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较少,企业间技术水平差异较大,驱动发展后劲不足。四是钢铁行业与其他行业及社会之间的循环有待加强。钢铁行业与建材、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尚未完全建立。五是循环经济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得不到有效认证,享受不到国家奖励;钢渣、尾矿利用等共性循环经济技术缺乏资金支持,给推广造成困难。
  记者:“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应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黄导:一是要建设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这些企业要以“零排放”为目标,建设生产过程的三个循环链。第一是固废的循环链。实现冶金渣、含铁含锌尘泥、氧化铁皮、烧结脱硫副产物等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综合利用率较高的固废“零排放”企业。第二是工业用水循环链。从企业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入手,全面推进按定额用水;创造条件利用海水、城市污水、矿坑水及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加大以焦化废水、浓盐水为代表的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投入,提高废水回收率。第三是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循环链。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加强干熄焦、烧结余热回收、转炉余热回收、加热炉余热蒸汽回收等工作;完善和推广烧结漏风改造、高炉脱湿鼓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研发非高炉炼铁、炉渣余热回收利用、高炉喷吹还原气体等前沿技术。
  二是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出路。钢铁行业要围绕下游用户需求,努力开发更高强度、更长寿命、更加环保的材料,提高钢铁的耐候性、耐蚀性,减少钢材全生命周期内的消耗量;重点建设钢铁企业与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