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观点 > >详情

王安:我对未来煤化工发展的5点思考

发表时间 :2015-09-23 09:43:06 来源:能源报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5中国(鄂尔多斯)煤化工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当前经济面临“新常态”,经济结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煤化工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近几年,中煤集团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直接投资和控股的6个煤化工项目进展顺利,榆林烯烃、图克化肥、远兴甲醇、九鑫尿素已经投产,蒙大烯烃年内试车,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有望明年投运。 总结起来有几点经验:
  1 坚持了坑口多元循环发展
  我们综合上下游资源优势,在坑口建设煤化工项目,形成煤、电、化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过程中将煤化工用水和矿井水通盘考虑,矿井水处理后供煤化工和煤矿使用,在解决了矿井水的疏放同时,也部分解决了煤化工项目的用水。
  2 发挥了规模效益
  煤化工已经成为中煤集团抵御煤炭市场波动的重要力量,新上项目单体规模均为世界最大。已有烯烃产能120万吨/年,甲醇80万吨/年,尿素200万吨/年,硝铵60万吨/年,焦炭200万吨/年,煤化工资产总额达到660亿元,约占集团公司总资产的1/4。2015年上半年,煤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利润总额8.6亿元,盈利能力较强。
  3 做到了技术领先
  我们选择的工艺技术均为世界上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与其相应的关键设备也采用了全球采购,体现了节能、环保、高效的要求。榆林烯烃项目在神华包头烯烃项目的基础上反复优化,大胆创新。图克化肥坚持传统产品闯出新路,采用先进的BGL气化技术,在生产合成气的同时,提取原煤中油气成分,生产出高附加值副产品,提高了项目的综合竞争能力。
  体现了精干高效
  不论是化肥、甲醇还是烯烃项目,设计规模均为世界前列。严格控制煤化工项目用工数量,图克化肥项目一期工程定员只有800人,榆林烯烃项目定员不足千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传统企业的数倍。
  本人多年在煤炭行业工作,结合我们的煤化工实践,谈谈自己关于未来煤化工发展的几点思考:
  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煤化工示范项目发展迅速,不仅走出了一条煤化工发展的路子,可以说,为当前经济的“新常态”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目前东部环境与土地容量趋近饱和,资源日趋枯竭,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部分产业势必向西部转移,能源化工类项目开发重心也逐步西移。东部逐步发展低能耗的高端产业,减少环境污染,获取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红利,西部在保障能源供给的基础上,高起点构建以能源为主轴的多元新型工业格局,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站在这个角度看,国家应该统筹区域总体环境和水资源容量,整体规划煤化工等项目,而不能局限于一省一地区规划,从而保障项目的经济性、稳定性和环保性。
  从煤化工项目自身看,应该结合上下游资源等因素,发展多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产业集聚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多联产循环经济。构建规模化、园区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向基地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充分利用不同资源之间的元素互补,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多次转化、梯级利用,构建节能低耗的产业模式。
  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从中煤煤化工实践来看,规模直接影响项目的竞争力。例如中煤榆林年产60万吨烯烃,中间产180万吨甲醇,折算甲醇完全成本仅1000元/吨,内蒙远兴能源的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完全成本达到1500元/吨,而龙化年产25万吨甲醇,完全成本则达到1900元/吨。中煤图克化肥一期年产175万吨尿素,完全成本已经能够达到1150元/吨,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规模对于煤化工项目至关重要。单体项目规模小,必然工艺落后、系统复杂、劳动效率低,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保障。规模化将最大限度提高效率,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只有规模化、集约化,才能实现专业化、精细化,才能创造新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从而打造资源规模化、生产规模化、转化规模化、输送规模化的上下游规模一体化现代工业范式高端化的发展路径
  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国制造2025》也为未来指明方向。煤炭从传统燃料到燃料与原料并举本身就是能源消费的一场变革。未来煤化工技术空间很大,能够通过技术革新缩短工艺路线,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安全可靠性。
  近期我看到中石化和华电开展“智能工厂”建设的报道,对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具有示范意义。煤化工本身就是诸多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集成,从原料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研究、技术装备的选型、产品结构的调整都是不断研究、试验和提高的过程。
  目前,我国化工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不足,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竞争力不强,面对产能过剩的市场形势,高端化发展方向可能是必然的趋势,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   体制上的创新激励
  煤化工产业发展离不开科研和人才队伍的保障。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应该关注几个方面。
  一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活力。目前科研机制不活,是影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在科研机构等人数较少的单位,局部推行员工持股或管理层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决策、管理和监管。
  二要打造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近年来,中煤一直秉承着“精干高效”原则建设项目,在项目和企业增多、资产规模翻番的情况下,6年累计减少用工近2万人,化工项目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用人仅为传统企业的1/3。
  三要创新文化机制。国有企业要有体现包容性文化的制度安排。创新和改革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对宽容失误要有制度性安排,才能鼓励大家去创新,去改革,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全球化的竞争视野
  煤化工产品对市场极为敏感,其产品实质上是全球市场、全球供给,因此其面对的竞争是来自全球的,必须跳出国内看国内,跳出行业看行业,树立产品竞争的全球观。
  必须清醒认识石油价格下行,美国页岩气革命,中东低价能源等正在取代廉价劳动力,塑造全球经济新格局。而国内因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过快上涨,产品成本上升较快,只有先进的工艺、领先的技术、精干的体制等因素的变革,才能弥补自身的短板,参与国际竞争。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