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公司 > >详情

金川集团:对标一流延链补链构建集群

发表时间 :2022-09-06 10:05:18 来源:中国矿业网

  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腹地的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在大西北默默耕耘近63年来,金川集团虽坐拥优质资源,但囿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集群化水平较低等影响,经营状况极易受有色金属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
  伴随国企改革的春风,近年来,偏居西北内陆的金川集团,调研考察脚步越走越远,足迹遍布诺里尔斯克、必和必拓、万华化学、杰瑞集团等国内外行业标杆企业。“对标先进、弥补差距,才能增强发展后劲。”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前说,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必由之路,关键在于对标一流企业,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为此,金川集团在“走出去”“请进来”因地制宜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掀起一场改革风暴:实行市场化劳动用工,打破“铁饭碗”,员工能进能出;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放权,经营主体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各生产环节产品价格实现市场化……
  作为金川集团全资子公司的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切实感受到改革的魅力。成立之初,铜业公司内设机构高达34个,两级机关职能人员占比更是超过15%,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交叉重叠、职责分工不清、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2013年开始连年亏损,濒临“关门歇业”。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后,精简机构比例达50%,实现产供销的一体化管理、高效运行,极大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实物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企业也扭亏为盈,成为集团重要贡献单位。
  “科技创新是金川集团的‘传家宝’。”王永前说,实现金川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依靠科技创新。金川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攻关新措施,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5%,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20%,18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项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65%。
  同时,金川集团依托“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等4个国家级、1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57家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研攻关129项,着力破解贫矿资源高效开发、冶炼炉渣综合利用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金川集团还对标航空航天、海洋、军工等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发出高温合金、高纯金属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重要材料“进口替代”,瞄准行业前沿,联合攻克新一代电池材料、储氢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十三五”期间共有2.7万人次参与技术创新,孵化职工创新成果1.17万项。
  近年来,甘肃省奋力谋发展,明确“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发展理念,大力实行产业链“链长制”“链主制”,以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金川集团也因此成为镍钴、铜、动力电池、氯碱化工四大链主企业。
  “国企担当作用的发挥,便是围绕国家需要、甘肃所能,做出应有的贡献。”王永前说,近年来,金川集团全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努力充当工业强省“排头兵”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头雁”。为此,金川集团加速延伸有色金属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向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高温合金及精深加工、电子电工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领域迈进。
  金川集团立足镍产品优势,引入宇恒镍网、扬帆飞翔等企业,建成国内最大的印花镍网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依托铜产品优势,引入艾克电缆、弘瑞塑料等上下游企业,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电缆生产基地;依托冶炼副产品,吸引高能中色、叶林等环保科技企业,共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企地共商共建,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2021年产值达到241.5亿元、同比增长55.5%。
  同时,金川集团不断弥补产业链短板,开发高端电镀和航空高温合金专用镍,实现2万吨的生产能力;开发羰化含硫镍丸,形成2000吨生产能力;实施加压浸出系统优化改造和5000吨高品质氯化电积镍项目,补充产品种类和规格;新建10万吨硫酸镍溶液项目,补齐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对镍原料需求。千亿级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百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正加速构建。
  随着产业链不断强化,改革效益也充分突显。2021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62%、41.6%、133.14%,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金川集团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继续刷新纪录。(中国有色网)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