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公司 > >详情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加快绿色转型已成当务之急

发表时间 :2021-07-19 10:34:40 来源:中国矿业网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一道被称为能源化工“金三角”。这里是全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化石能源储量达到2万亿吨标煤,占全国的47.2%。
  近年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全链条,构建起煤制油、煤制烯烃、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48%,成为宁夏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工业增加值占宁夏全区的35%。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现代煤化工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能源领域将迎来根本性调整,现代煤化工加快绿色转型已成当务之急。
  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认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因为自身的特点,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尖锐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挑战。据测算,煤间接液化制油、煤直接液化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吨产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约为6.5吨、5.8吨、11.1吨和5.6吨,未来二氧化碳的处置费用将直接增加现代煤化工企业的运营成本,部分产品将失去竞争力。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现代煤化工全行业要提前谋划,积极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努力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排放、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新路子。
  二是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特点十分突出,西部省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的90.1%,特别是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四省区煤炭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67%,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85%。宁夏、陕西、内蒙古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用水主要依赖黄河,由于黄河来水减少,而现代煤化工项目用水量不断增加,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当前,煤化工行业发展迫切要解决的就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问题。
  三是终端产品同质化的挑战。随着工艺技术的日趋成熟,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数量不断增加,但建设方案雷同,布局分散,未形成集群效应。煤制终端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同业竞争激烈,导致煤制终端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未来,如果现代煤化工项目无法从高端化、差异化上解决同质化问题,将很快出现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
  四是环境治理的挑战。当前,我国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政策,对能源消费将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部分地区严格限制新增化工产能,煤炭指标严格受限,不管是燃料煤还是原料煤,只要用煤,都面临着减煤压煤的风险。同时,部分地区要求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连年大幅下降,企业无法扩大规模。
  以创新驱动 推动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煤化工产业而言,专家认为,需要以创新驱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首先,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全链条、多产业的融合发展。针对能源富集地区高度依赖资源开发、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要推进能源化工产业的全链条延伸,推进能源化工产品的终端化、精细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产业的融合,推进煤矸石、粉煤灰、化工渣、废渣及工业废气废料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拓展二氧化碳资源化的利用途径。煤化工行业副产大量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埋存、利用,可实现碳减排和碳资源再用。“要科学研究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的‘顺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封存‘逆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
  再次,推广绿色节能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全行业要积极采取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分质回用等节水措施,进一步有效利用低品位蒸汽和燃料气,推广空冷、循环水密闭循环和疏干水、中水回用、低位能有效利用等节水技术。
  最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实施区域间原料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消防应急、智能智慧数据、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管理,推动规划编制衔接、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联治、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促进区域多种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与产业生态协调共生,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中国能源报)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