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公司 > >详情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七地质大队近五年转型发展纪实

发表时间 :2018-12-28 09:42:18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者按:一个现代化的地勘单位,一定是跟得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以全新的理念,坚定的信念,优秀的人才,创新的技术,主动服务姿态扎根于地方、立足于市场。梳理刚结束的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一阶段,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和社会政策三大政策将形成合力,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让整个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作为地勘单位,抓住这百年未有大变局中的重大机遇,实现管理、业务领域的改革开放再出发,是时代交予的重大而关键的任务。
  荣耀等身,“山楂树”如何再结新果?“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地质七队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他们不仅在续写传奇,更要做地勘行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换思路、整队伍、聚人心、拿成绩,他们不仅有愿景,更有硬实力。
  江南的冬雨,簌簌无声。
  2018年12月初,浙江遂昌苏村。
  透过那棵被两年前的那场举国震惊的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泥石流冲出近300米依然不倒繁茂至今的“英雄”大榕树横斜的枝丫,对面的高坡上马达轰鸣。
  在一个相对高差约400米,施工便道长3.15千米,顶部主体削方量达20万立方米的黄土裸露乱石嶙峋的滑坡面上,几十台推土机在不同的阶梯面上同时作业,做滑坡的缓冲防护,以期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手段,防止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性灾害再次发生。
  这里是苏村滑坡灾害治理现场。承担这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队伍,是赫赫有名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七队”)下属的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
  2016年9月28日,这里发生特大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浙江七队在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地质勘查局的统一领导下,勇担“监测预警、搜救技术指导、移民安置选址”三大任务,先后派遣90余人参加抢险救援。
  经过23天的苦战,该队参加各类救援指挥会议百余次,累计递交了600多份实时报告,30多份综合监测报告,成功发出预警8次,为苏村抢险救援提供坚强有力的地质技术支撑后,得到了浙江省及丽水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在救援一线的突出表现,有关方面毫不犹豫地将系统治理苏村滑坡灾害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而这样的工程,只是近年来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这个全国模范地质队“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个注定有故事的地方
  浙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100年来,浙江以敢于“破旧树新”震撼中国,影响中国。比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三千浙军收编沿途的五千游兵散勇,攻下了原本需要十几万军队才能攻克的南京城。比如,从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开始在全球商场上攻城略地的浙商,以一个群体的形象树立了浙江人在全国经济界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曾赋予浙江一个宝贵的财富——“八八战略”,这也被认为是新时代、新思想的早期实践,是一个省域的先期实验版,是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经典版。
  丽水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丽水古称处州。这个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毗邻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的地方,因其域内为江南波状丘陵地带,境内既三山(括苍山西支、洞宫山北脉、仙霞岭余脉)聚汇,又是六江(瓯江、钱塘江、灵江、飞云江、闽江和福安江)分源,山清水秀,谷幽壑深,花繁树高,被誉为“浙江绿谷”。如今的丽水,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其践行“两山”理念的做法在2018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特别肯定,在全国范围内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引领作用。
  丽水市莲都区三岩寺螺蛳田背12号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一方狭促的小院,一栋陈旧的建筑,这个数十年在民间朴素到几乎没有任何特点、难让人的目光多留一分钟的地方,先后获得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地勘先锋”、“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模范地质队”等荣誉;在连续25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里的人,被习近平、李克强、温家宝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予以深切关心,在全国地质行业内几次登顶几次辉煌几次摘得地勘行业的无上荣耀。
  这支于1958年起就扎根于浙江省丽水市、曾经荣誉等身的队伍,在地勘行业改革、转型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统领一切生产生活方式的当下,又是如何在新时代里自我定位,在新机遇里迎风起航?
  在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建队60周年及被授予“全国模范地质队”7周年之际,作为该队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者与见证者,《中国矿业报》近日派记者对该队进行了回访,实地采访该队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新探索、新作为、新成就、新经验,以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地质工作、地勘事业改革提供最新的七队经验。
  “高光时刻”之后的道路思考
  因为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剧中男一号地质队员“老三”的职业和工作生活环境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中国矿业报》的一篇以时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一则微博为线索撰写的通讯——《 “山楂树之恋”中地勘人的现代故事——关注“老三”:一则微博的蝴蝶效应》引起原国土资源部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作出批示。随即,浙江省主要领导也作了批示。于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坚守精神高地,实现找矿突破”的事迹得以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其他大众媒体、行业媒体深入挖掘广泛报道。
  2012年6月21日,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全体报告团成员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
  随后,七队先进事迹报告团在辽宁、江西、四川、广东4省进行巡回报告,全国其他省份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收看报告会……七队成为全国全行业聚焦的“标杆”。
  “这个荣誉,没有再高了,已经到顶儿了。这个压力,也没有再大了!我们心里很明白,这些荣誉和关心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鞭策,是对地质工作者的重托,更是对‘三光荣’精神传承的殷切期望。怎么保住荣誉,怎么在之前的基础上带领队伍继续发展,如何还能幸运地取得一点成绩,是我几年来不曾间断不敢懈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2012年担任队长以来,王卫青觉得自己苍老了不少。
  带领这支荣耀等身的队伍继续前行并不容易。
  想必,用“日夜忧思”来描述在七队的“高光”时刻接手这支队伍的队长王卫青当时的心境,应当是再恰当不过了。此时,曾任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办公室主任的王卫青已在余姚市挂职两年常委、副市长。调任他担纲这个全国模范地质队的队长,想必组织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对于资源“家底”,对于手握的“兵马粮草”,七队的党政领导班子是清楚的。
  浙江是个经济大省,却是个资源小省。已探明的人均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数不是一星半点。以目前的体量比拼全国肯定是占不了优势。不过,丽水,地上是绿水青山,地下有金山银山。地质专家认为,在我国确定的重要成矿区带中,“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都经过浙江,按理说,浙江应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尤其让人兴奋的是,“武夷山成矿带”北东端覆盖了整个丽水地区。
  “要找到有价值的矿藏,找到金山银山,还需要我们在荒山野岭中艰难跋涉,需要我们风餐露宿不懈寻找。”找矿难啊!有专家测算:要找到一个大型矿床平均需要花19年时间,而每100个找矿项目当中,能找到大矿的概率还不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就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九的淘汰,意味着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望。
  然而,失望并不仅止于失望。更关键的问题是在矿产资源“找而未现”的时间段内,所有的成员们如何生活,如何活得不比兄弟单位差,如何比他们活得更好,这是包括王卫青在内的七队党政负责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发展形势的判断和分析,决定了队伍的前进方向。为此,七队做了充分的研判。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明显,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增长点发生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各行业都要以新的发展姿态去迎接和把握。
  从地质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地质”是必由之路,矿业形势将持续低迷。传统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将进入漫长的缓冲期,新兴矿产、清洁能源勘查,基础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将迎来新的机遇。浙江省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订了推进浙江地质调查合作协议,实施深部找矿行动,地质工作仍大有可为。
  从地勘延伸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建设目标要求城镇化率达60%,将着力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下管廊建设。浙江省也将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市政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等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将为七队的工程施工和测绘业继续带来新的市场和机遇。
  鉴于这样的形势,找到一条与国家政策和发展大方向吻合,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是这支队伍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坚持地质为本不动摇,紧紧围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在已有技术、人才优势基础上进行新领域拓展,充分做好地质找矿、地质服务、产业发展、大楼建设这‘四篇文章’。”王卫青一班人的思路越发清晰而坚定——
  加大紧缺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及省内优势矿种的勘查和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切实履行各级政府赋予地勘队伍在地灾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努力服务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省“711”土地质量调查,开展污染土壤整治,主动服务城市建设,有效提供区域地质、矿产、水工环、物化探等地质技术服务。
  探索形成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和新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包括人才队伍、经济实力、制度机制、资质等级、仪器装备、管理水平等要素在内的综合实力。
  加快转变延伸产业经营模式,不断加强资质建设,积极开拓大市场、发展总承包,继续拓展新领域,提高中高端项目的比重。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团队。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统筹协调能力、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和各类组织要素运行的效率,切实把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七队人心里清楚,这个时候,从一个高阶到另一个高阶,需要从长计议,久久为功。
  将荣誉变成响当当的金字品牌
  “希望七大队在艰难崎岖的找矿路上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李克强总理当年沉甸甸的嘱托音犹在耳。
  数十年里,无论七队有多大的困难,都始终牢记使命,始终没有“忘本”,始终保持着一支20多人的地质小分队,在荣誉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以归零的心态,重走深山密林,重走荒野险滩,唤醒在秀丽山川中沉睡的宝藏。
  从2012年至今,已找到1个大型和3个中型金属矿,2个大型和3个中型萤石矿以及多个小型矿床;在龙泉市找到819万吨瓷土矿,在青田县找到47万吨叶蜡石矿。
  2015年,在庆元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里,七队探获了浙江省首个具有工业利用价值资源量超10万吨的大型稀土矿产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就此批示:“向七大队的同志们表示慰问。望再接再厉,再传捷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也在批示中指出,“七大队发现我省首个大型稀土矿床,意义重大,将为全省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源保障,可喜可贺。”时任庆元县委书记杜光旻专程到项目部送上“栉风沐雨找矿报国 金山银山富民强县”的致谢匾牌。此外,七队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区调项目中均有较好的成果。
  “其实,找到这个成果,七队几上几下几进几出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负责该项目的组长樊锡银副总工从1995年进山,坚守数年,直到青丝变成白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资源是立国的基础,找矿是地质队的天职。如果不找矿,还叫什么地质队!我们用市场上千辛万苦赚来的钱支撑着队上的找矿工作,让坚守山区的小分队专心找矿。”对于找矿的坚持,队长王卫青无比坚定。
  “地质队是地质工作的主体,地质工作是地质队的立队之本、优势所在、发展之基。离开了地质工作,地质队就失去了优势,放弃了地位。”省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金根日前到七队调研时,诚恳告诫七队要“坚持地质为本的原则,聚焦工作主战场。”
  地勘队伍要发展,必须解决新动能问题。
  解决发展新动能问题,必须要改变资源专属性,必须要解决资源的组织方式,形成资源的最新组织方式,解决好自己的专业优势更好地跟别人的万千资源对接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产业的复合方式,专业要专,实业要实,产业要复合,这样才能形成超强的资源占用能力,才能进入更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形成更强劲的竞争力。
  寻找地质工作新动能,还要从政策中读懂机遇,找准定位。而在“八八战略”中,“推进绿色浙江战略”和“打造平安浙江战略”都与地质工作息息相关。
  要赢得社会各方面的了解、理解、关心与支持,就要主动融入地方,投入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地方分忧解愁,真正让地方感到地勘单位是“自己人”,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力军。
  七队的根在丽水,发展当从服务丽水始。
  何镗总纂的《括苍汇纪》卷曾对如今的丽水有过环境和地理位置的描述,“浙江南鄙,接壤闽中,北界台、婺,东引瓯、越,西交三衢(信安、龙游、江山),万山中一都会也。因地控阨,都成险阻,诚为四塞之国矣!”
  由于地质环境复杂,丽水市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加之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较多,百姓深受天灾之苦,自然灾害成了丽水市各级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心腹大患”。
  近年来,第七地质大队在积极融入地方,为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全力配合丽水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排险和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受到有关方面特别是广大群众的赞誉。
  七队有专门的防汛防台防旱抗灾“三防一抗”地质公益事业服务队。参与2013年余姚和2014年丽水特大洪灾抢险工作,参与2015年里东和2016年遂昌苏村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浙江省领导袁家军、孙景淼曾为此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许。苏村抢险被省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重大荣誉。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专程赴救灾现场慰问参与抢险队员,并在省政府政务信息《昨日舆情》上作出重要批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七大队总是冲锋在前,战之能胜。谨向省第七地质大队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和谢意。”
  在丽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中,七队位列其中。大队负责人也被列为丽水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在丽水市的历任主要市领导心中,七队始终是“自己人”,也因此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首选的合作对象。
  也正因为其出色的专业能力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七队深入推进“矿地融合”的构想得以顺利实施。
  ——七队与丽水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局队联合工作办公室和丽水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签署局队合作实施意见和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合作专项协议,全面服务地方矿产地质勘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等工作,实施各类民生地质项目几百项。
  ——与丽水莲都区、庆元县、景宁县,温州苍南县,杭州桐庐县及衢州衢江区签订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协议,协助地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旅游地质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评估和设计技术支撑,在台汛期派出技术小组参与应急值守、巡查、隐患灾害排查、突发灾害处置,建立“一对一”菜单式服务新模式。
  ——全面服务省“除险安居”工程、丽水市“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参加应急响应396处,编制应急调查项目67处,编制应急排险方案430处,出具核销报告507个,完成地质灾害勘查报告19个、地质灾害治理设计项目76个,科普培训人数千余人,技术培训70余人,检查督导200处,为全省“除险安居”及丽水市“大搬快治”3年行动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服务旅游与水利民生地质。完成玉环县石峰山火山岩地貌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协助云和县申报武岱峰省级地质公园工作。积极服务“五水共治”,与丽水环保局合作,对全市餐饮业、洗车业排出水进行检测。与丽水水利局签订了3年质量检测服务合同。
  ……
  “其实,在每一次公益救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重大收获,重塑了队伍的专业影响力和信誉度。在救灾过程中,从方案部署急需的地质、岩土、测绘、水文、物化探,到施工急需的交通、水利、市政、爆破、土石方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七队都有!从外围到核心,以有为谋有位,七队充分展示了行业优势和专业能力。”聊起这些,七队负责人无比骄傲。
  找矿治灾,只是安身立命之本。勇闯市场,才能“强队富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山的硬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都是浙江人文精神的精髓,也决定了浙江人“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精神。
  在工程施工的市场,七队早已进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面对国家地质工作投入锐减、地勘经济十分困难的严峻形势,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一班人意识到,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主动开拓与自身的专业优势有关的相关产业,维持地勘单位的生存。
  “从那时起,七队以‘浙江省第七地矿工程公司’和‘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勘察院’名义,开始进入工勘施工市场,主要承接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查及小断面隧道施工,并逐步向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领域延伸,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工勘施工市场的一支劲旅。”
  在杭州承担把钱塘江水引入西湖的工程施工。在丽水承担自来水厂、碧湖大桥的工程勘察和遂昌农田水利项目的施工建设。在省外承揽福建省福州市第二水源供引水工程的施工,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曾到工地视察并慰问七队项目部全体员工。
  “这些工程就像引水工程一样,为七大队引入了新的‘活水’,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从那之后,七队陆续在全国各地进入公路、市政、水电、矿建、国防、地灾等工程领域,施工了全国断面最大的公路隧道、最大的雷达基地,参与了辽宁号航母基地的建设,参与了G20峰会浙江省国宾接待中心地下爆破工程的施工,在市场洗礼中锤炼了队伍,壮大了规模,增加了效益。七队的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还获得了“浙江穿山甲”的美誉。
  如今,在这一领域,七队又创造了多项成绩,实现新拓展。
  从2013年至今,浙江地质七队在这一领域的总收入超过74亿元。在工程勘察领域,承接了西藏高速公路、中广核电厂岩土工程、杭州有轨电车首期工程、台州市城铁路工程、景宁山哈宫边坡工程勘察设计等较大型项目的勘察设计,成功进入核电、地铁、大型公路工程、复杂边坡设计等领域。在测绘领域,拓展监测优势,承担丽水里东、遂昌苏村、景宁古传等大型滑坡变形监测任务,在“急难险重”中发挥作用。
  在开疆拓土中做大做强
  2018年,浙江地质七队队长王卫青带领团队,以创新发展和管理为目标,全力打造“六个七队”,即“创新七队”、“有为七队”、“富裕七队”、“法治七队”、“和谐七队”、“清廉七队”,成效卓著。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富裕七队”的指引与鼓舞之下,七队经济发展前进一大步,产业发展得到强化。“完成产值约15亿元,实现利润5200万元。新中标施工类项目36个,中标总额达30亿元,同比增长49.43%。经营总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0亿元。”王卫青在2018年的工作总结中向干部职工晒出了这张成绩单。
  审视这张成绩单,支撑经济“大头儿”的并不是地质找矿主业,而是正在发力主攻的新领域——工程施工总承包。
  2018年,七队在工程施工总承包领域创造多个“首次”。首次进入杭州地铁市场,首次承接EPC项目,首次引进TBM技术,承建首条原位对称二扩四加宽隧道建设等。
  在地质的传统服务领域,承接了部分“第三次土地调查”项目。工程勘察业完成产值7510万元,完成收入6967万元,实现利润515万元。测绘业实现产值1826.86万元,实现总收入1246.27万元。新签订合同总额2941.8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全新的边坡稳定性检测监测系统设备,丽水市勘察测绘院的业务范围得到很大拓展,新承接了庆元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和二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服务项目一期和二期、苏村自动化监测等一批百万元以上规模大项目。除了这一批大项目之外,还承接了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监测项目。
  隧道施工进驻新领域、新地域。项目经营持续拓展到福建、山西、广东、云南、甘肃、陕西、广西等省份,业务范围涵盖了公路、水利、矿建、国防、市政、地质灾害治理等施工领域。
  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主动创造、争取和把握机遇。
  在当下最热的PPP、EPC领域,七队也已经成功涉足。
  以全新的合作模式推进矿山废弃地治理并充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长兴PPP项目进入了财政部PPP项目库,并被列入省矿产综合开发绿色试点项目、全国绿色矿山综合示范项目。
  首次进入EPC领域,与华东院联合中标EPC工程——长兴县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东平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造价1.14亿元。作为施工单位专业分包EPC项目“浙江(嘉兴)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合同额8387万元。
  对于这些新的尝试,七队人说,“我们不求短期盈利,而是要借助项目增长经验,提升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无疑,这张成绩单,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地勘单位都是一个创新的思路启示,一个全新的方向引领,一个崭新的奋斗目标。
  按照王卫青一班人的思路,七队的未来发展之路,要在坚持找矿、防灾治灾的同时,“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打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推进改革中整合延伸勘察测绘等产业链,按照“一轴两翼”的格局,致力于将隧道公司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充分核心竞争力的,以“勘察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为主轴,以资源实业和物业资产开发为两翼”,拥有特级资质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大型建设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要以经营为龙头,大力拓展建设施工及勘察测绘业务市场,在深入推进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进程中,全力营造“你追我赶、狠抓项目”的良好氛围。着眼大项目、大业主、大行业、大区域,坚持自营深耕隧道爆破土石方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开拓水利交通市政矿建总承包市场。盘活好物业资产、基地,拓展好矿产资源开发业。全面加强人才、科技、装备、管理、制度等自身能力建设,夯实基本功,强化内部管理,量质并举走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大灾大险中凝心聚力
  换思路、整队伍、聚人心、拿成绩,最终靠的是专业的执行力,靠的是党组织的凝聚力,靠的是文化的感染力,靠的是团队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主动性,靠的是地质之魂——“三光荣”精神的传承和坚守。
  “如果说,我们在过去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顽强拼搏,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坚守,那么,我们在如今的风云激荡的社会变革中奋发图强,更是一种浴火重生的坚守!”
  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好的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安心静心专心的找矿环境,激发地质工作者找矿的热情,谋求地质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成为七队党委一直思考、苦苦求解的问题。
  为了给七队铸造一个有强大号召力的“灵魂”,王卫青带领团队没少费功夫,先后提出“找矿报国服务社会富民强队”的发展宗旨,确立“忠诚奉献创业争先”的七队核心价值观,树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七队精神,传播“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达到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创新创业的目的。
  七队党委书记陈林勇则提出并执行“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方针,把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培育传承地质文化,维护队伍和谐稳定,使党建助力七队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建工作需要全面构想,付诸实施却分散琐碎。但陈林勇有他自己的计划和步骤。
  党支部的标准化工作是首先解决的。
  “地质队的工作特点是偏远分散,因此,完善党支部建设,在满足条件的地方都建起党支部,使党建工作有基本的组织依托。”他利用逐渐完善的党支部,开展党员职工争当“五员”“五兵”系列活动,为七队地勘经济增值增效增收和“幸福七队”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党支部工作方法,能最大限度激发组织和党员的工作热情,更有效推进主体工作。
  “我们的党建工作要求是,项目做到哪,党建工作就跟到哪,对百姓的扶贫帮困和地质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七队的良好外部环境和精神家园就建设到哪。”
  七队党委在尝试推进一种全新模式——“开放式”党建,发动基层党支部要“地质找矿上深山,联创联建下乡村”,通过建设重大项目、五水共治、抗洪救灾、地灾应急、技术服务、扶贫帮困、捐资助学、除雪修路等活动,服务地方公益事业,主动与项目驻地政府及部门、社区、业主单位的党组织联建结对,以“互动互助互建”形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提高、共建和谐。
  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
  近几年,七队党委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有关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沟通,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加快优秀干部培养,向党组织和重要岗位输送新鲜血液。
  浙江省隧道公司四处的负责人何炳炎是七队很多人眼里的能人。他的“能”在于他千方百计发掘培养新人,知人善任。“他自己学历不高,所以希望在他身边成长的孩子们都能发挥长项,有更好的发展前程。”
  “2017年3月,我被推荐去省直机关团工委挂职一年,受益匪浅。在思想政治,思维方式、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地提高,也拓展了在业务方面的工作思路。”聊起挂职一年的收获,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四处的项目副经理张逸南心存感恩。
  近年来,七队选派了多名干部分别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丽水市国土资源局以及各县市等地方挂职。将多位识大体、顾大局、作风正、业务精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中层副职领导岗位,壮大发展建设骨干力量,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七队的一批年轻地质工作者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扩充业务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这两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主动熟悉工程业务,现在,已经可以发挥我的计算机专业优势,独自完成工程建模、土石方测算等工作。”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林宇星来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工作已有两年,这里温馨的工作环境让他逐渐打消了最初入职时专业不对口的疑虑。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尤其体现在每一次重大的救灾行动中。
  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瘓。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信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受灾人口832870人。10月8日凌晨,七大队紧急动员一支由25人组成的地质抢险队从杭州出发,赶赴余姚一线,头顶风雨,脚踏积水,穿梭于余姚的大街小巷及各地质灾害点,为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可靠的防线。大队从全省各项目部紧急调集的8部车、25台水泵、4台发电机组陆续到达余姚,参与抗灾排涝。13日,派遣1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6个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小组,赶赴余姚市阳明、凤山、梨州、河姆渡、兰江、站亭、三七市7个乡镇街道,对2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进行了深入调查。
  灾后,余姚市委市政府专门致信和送锦旗表示感谢。而地质队的好,百姓也是记得的。“我是最后一个撤离的。那户人家的老妈妈把仅有的一点救济食物递给我让我吃。那夜,她家的蜡烛一直燃到天明,照着我撤离的路。”参加余姚救灾的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四处负责人何炳炎至今回忆那段经历,仍泪光闪烁。
  2014年8月,丽水境内遭遇持续特大暴雨,城区多处被淹。七队“三防一抗” (防汛、防台、防旱、抗灾)公益事业服务队接到指令,集结80名施工人员,调运和购买15辆工程车、25台大功率水泵、10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等,分10个小组,连夜进行抽水、排涝、清淤。派出由2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6个应急小分队,立刻赶赴缙云、云和、景宁、龙泉等县市参与调查抢险,为灾区搬迁、转移提供技术支撑。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在看望慰问七队参与丽水抗洪救灾的一线干部职工时,紧握着七队职工的手说,“对七队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保重身体,继续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15年11月,里东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七队由60余人、8台大型机械设备组成的救援队再次第一批进入现场实施救援。
  2016年9月28日,遂昌苏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
  “凌晨,我们赶到遂昌苏村的时候,滑坡面稳定情况尚不确定,坡上不时有石块滚落……现场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那时候,实时监测提供准确预警就是全体队员的生命安全保障。监测队员十几个人挤在冰冷的小阁楼和临时搭起的帐篷里,累了就在木板搭的大通铺上和衣而卧,饿了吃点方便面,苦累不计,昼夜不歇……”“七队后勤保障服务组的队员们是整个救援现场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拨人,队里吃喝拉撒物资保障诸事繁杂,都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在苏村滑坡现场驻守20多天的七队办公室主任谢常才对两年前的灾后救援场景记忆犹新。
  “每一个挺进灾区的七队人,从踏进灾区的一刻起,就是守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初心去努力。前线的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是参战和未参战的全体七队人力量的共同汇聚。因为,后方的每一个电话,每一条微信,每一次朋友圈的鼓励和呼吁,都是对前线人的温暖和激励。”
  “其实,每一个救援现场,都是践行‘两学一做’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练兵场,每个在场的人都会收获感动、领悟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希望,什么是众志成城、浴火重生……我们在援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在援助自己;在感动别人的时候,也是在洗礼自己。”
  在和参与救灾的每个人的对话里,传递着一种涌动的激情,一种境界的跃升……
  党建新举措的创新实施和党员理想信念的不断灌输,对于增强年轻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在七队党委开展的“比学习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和谐看成果”的“五比一看,争当地勘先锋”劳动竞赛活动中,一大批先进个人和找矿成果竞先涌现。这其中的先进个人里,就有坚持带病上山的项目负责人齐刚,有放弃城市优越生活进山的浙大博士生高翔,有刚生下小孩一个月不到即坚决要求归队的工程师郭邦海,有在天山南北大漠戈壁找矿援疆十年的小伙杨德波……2013年至今,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与浙南院所属党支部5次被省局评为省地勘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共10 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3名同志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了局党委和省直机关工委的表彰。
  可以说,这些年,七队一直在“高光”之下负重前行。如今的改革依然困难重重,矛盾众多。但如今,丽水的科研大楼已经封顶,杭州的总部大楼即将开工,“一轴两翼”的发展格局正在塑形,“百人团队”青年骨干正在成长,党建“五五工程”正在实施……七队,正在路上,奔赴似锦前程。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