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公司 > >详情

看黑龙江地质矿产局如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 :2018-09-06 14:02:17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黑龙江省今年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水土污染防治,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列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了未来实施绿色发展的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
  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一个生态大省,发展优势和潜力在生态,希望和出路也在生态。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主管水工环工作的副局长王逊表示,国有地勘单位既是找矿主力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黑龙江省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发展,省地矿局大有可为。
  实施绿色发展,农业走在前列
  继续开展以两大平原为主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综合改革试验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千米。土地质量直接关系粮食的品质、单位土地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同时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特殊意义。王逊认为,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两大平原为主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启动新一轮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省部合作。从2005年开始,原国土资源部与黑龙江省政府启动了农业地质调查省部合作,在两大平原地区逐年开展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截至2017年,已完成调查面积17.31万平方千米,基本查清了调查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质量,确定所调查区域96.08%的土壤面积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98.89%的土壤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并在两大平原发现了大面积连片的富硒土壤。调查成果显示,黑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位列全国之首。目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尚有约1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未开展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已经把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尚未开展调查工作的区域作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重点地区,并确定由黑龙江地矿局提供技术支撑。启动新一轮省部合作,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资金开展两大平原剩余部分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大大缩短工作周期,使调查成果早日服务于黑龙江绿色农业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开展精细化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富硒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如江西丰城查明富硒土壤面积524.7平方千米,依托富硒产业园区,每年实现产值42亿元;湖北恩施州查明富硒土壤面积650平方千米,开发了六大类50多个富硒产品,赢得了“中国硒都”的美誉,其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已达到200亿元。
  通过前一轮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已查明黑龙江省是唯一有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分布的省份。在两大平原基本农田分布区发现的两条富硒土壤带,达到了中国地调局确定的富硒土壤标准,其远景区总面积达1.2万平方千米。这对于黑龙江省农业来说,是一座“大金矿”。
  目前,黑龙江省所开展的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仅是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中初步的基础性工作。若要对优质土壤带进行综合农业开发,下一步还有三方面工作要做。
  一是针对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土壤带进行1:5万专项调查和评价。按照相应规范和标准,系统评价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肥力、土壤主要元素的迁移机制、地下水循环特征、不同农作物吸附硒元素的水平等,研究制定特色农业产业规划,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二是针对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土壤硒含量大于0.4毫克/公斤的重点基本农田区及有招商意向的乡镇,开展1:1万或更大比例尺的高精度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评价,落实到具体村屯、地块,为打造“中国寒地硒都”提供详实数据。同时根据区域调查结果,寻找和圈定富锗、富锌等同样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三是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土壤板结、黑土层变薄等问题,开展黑土退化机理研究和修复工程示范研究。从地质学角度研究黑土形成、退化的时空演化机理,探索黑土退化的驱动因素,提出黑土养分修复、防止水土流失和黑土层变薄、增加黑土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为黑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制定科学方案,保护农产品的生长载体。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机遇
  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黑龙江省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黑龙江省作为对俄开发合作的重要通道,开展沿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摸清资源环境家底,是释放对俄开发合作空间和潜力、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前置性工作,对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实现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王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地质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他认为,在黑龙江省首先应该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一是开展中俄跨界含水层调查评价。查明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和资源量,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确保水资源开采不会产生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污染。二要开展黑龙江省沿边环形产业聚集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黑龙江省有13个中俄边境市县和4个沿边开发区,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节点。查明这些地区资源禀赋,水、土环境和旅游地质资源潜力,进行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为有效管控开发合作可能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属国家层面的基础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可争取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持,采取省部合作方式开展。
  二是开展大庆、齐齐哈尔两城市多要素地质调查。大庆和齐齐哈尔是哈大齐产业聚集带上的重要城市,也是“龙江丝路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节点。围绕两城市发展战略,综合运用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方法,可全方位查明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城市主要地质灾害及工程建设适宜性土地和水体的地球化学背景及污染状况,从而科学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及环境容量,并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城市产业规划、互联网+城市建设与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平台。开展这项工作,无论是对两个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还是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改善能源结构迫在眉睫
  对黑龙江省地热资源进行系统的勘查与开发
  单一的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主要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加快开发利用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合理改善能源结构已经迫在眉睫。地热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王逊表示,黑龙江省是一个地热资源大省,根据已开展的勘查工作得知,松嫩平原和依舒、敦密两个断裂带赋存了丰富的地热资源。若对黑龙江省地热资源进行系统的勘查与开发,有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能源,在冬季建筑供暖、种植、养殖、旅游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本省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过去几年,黑龙江地矿局在寻找地热资源方面做过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勘查成果,但由于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还有许多勘查空白区和有地热异常显示但未进行专项工作的地区。
  对黑龙江省下一步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对地热资源勘查空白区和薄弱区进行补课勘查和补充勘查。以往的地热勘查主要以松嫩平原为主,依舒和敦密两个断裂带有一定投入,其他地区投入较少。应进一步加大对依舒、敦密两个断裂带的勘查投入,同时开展三江盆地、兴凯湖盆地和沿黑龙江河谷盆地的地热资源远景区的探索性勘查,摸清黑龙江省地热资源家底,厘清地热资源分布与潜力,为今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开展重点旅游区带深层地下热水勘查工作。针对黑龙江省旅游规划中所确定的将哈尔滨市打造成“冰城夏都”和三条森工施业区内“黄金冰雪自驾游路线”的目标,2016年黑龙江地矿局在相关地区开展了地下热水的物探勘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已圈定出5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靶区。在重点旅游区带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将会极大提升黑龙江省的冬季旅游产品品质。
  三是加大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浅层地温能在黑龙江省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利用适宜性强的特点。黑龙江地矿局在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和应用技术研究试验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针对传统地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通过加大换热深度、研制高效换热器和改变循环方式等技术攻关,有效降低了初投资和运行成本,经过全面供暖试验,效果十分理想。建议省政府尽快完成省内重点城市和重要旅游区带的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查清其地质条件和分布状况,建立相应数据库,并把开发利用纳入规划,应用已经取得的寒区地温能开发技术成果,加快在省内示范推广,实现地温能清洁能源在冬季供暖中广泛应用,有效改善供暖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四是开展干热岩潜力评价和勘查开发研究。据油气勘探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干热岩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分布范围广和热储温度高的特点。以大庆为例,地下4000~5000米深的干热岩所蕴藏的能量就相当于全市油气总能量的1万倍。目前,发达国家的干热岩开发主要用于发电,技术简单,成本低于核能,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已有成型电站在运行。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松科二井首次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发现了150℃~240℃高温干热岩体,在深部地热勘查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黑龙江省应充分依托该项目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工作要求,抓住国家加快推进深部勘查的有利机遇,不断加大深部勘查技术研究,加快开展干热岩勘查工作,探索可以推广的干热岩勘查技术方法和开发利用体系,早日实现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调整省内能源结构,推动绿色发展。
  煤炭开发引发地质环境问题
  推进四大煤城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黑龙江省四大煤城经过多年的煤炭资源开发,产生了规模不同的地面塌陷区、地裂缝、土地资源压占、地下水水质恶化、植被破坏、土壤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王逊表示,四大煤城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确实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系统开展四大煤城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下水流场及含水层现状评价、土地资源占用与地貌景观破坏评价、地质环境影响及演化趋势评价等专项工作,查清四大煤城生态地质环境底数,建立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划定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区域和范围。
  二是根据查明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危害状况,分析地质环境变化趋势,结合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规划,突出轻重缓急,统一标准,科学编制四大煤城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三是科学实施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与公益性建设和经营城市相结合,既要使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与修复,取得预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要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实现煤城的绿色发展。四大煤城属资源枯竭城市,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关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可争取中央财政投资,采取省部合作方式进行。多年来,黑龙江地矿局相关单位在四大煤城开展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治理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今后将继续做好技术支撑,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这项工作。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