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公司 > >详情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发表时间 :2018-08-16 14:37:38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长期以来,公益性地质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进入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动适应新形势、围绕新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调整业务结构、拓展服务领域,在支撑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头号地灾隐患变身山水公园
  位于济南市中心城区的燕翅山,是这座城市的一处知名景点,山脚下的砚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可就在几年前,燕翅山还被称为山东省头号地质灾害隐患点,就像省会城区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燕翅山的铁矿从1958年就开始开采,由于大规模长时间无序开采,山体采空区域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山体裂缝17条,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不稳定边坡等多种地质灾害隐患并存且十分严重。而燕翅山周围聚集了11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3所学校、大量的居民楼和房屋,近4000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
  全部搬迁不现实,也有人提议把山炸平,可那样不仅让济南少了一处名山名泉,破坏了自然生态,也影响周边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彻底消除这个地质灾害隐患,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组织论证治理方案。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迎难而上,主动承担了燕翅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的勘查、设计、监理等工作,开展多灾种并存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了多灾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概念模型,计算出各种灾害的稳定性,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建立了监测预警系统,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进行了有益探索。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开展的燕翅山灾害防治工程,彻底消除了灾害隐患,创造了城市安全运营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正常施工相协调的典型案例。如今的燕翅山郁郁葱葱,砚池水碧波荡漾,成为旅游观光和休憩养生的好去处。
  山东地环总站站长回寒星介绍,近年来,山东省投入数十亿元资金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作。燕翅山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经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于指导鲁西、鲁中地区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与防治,全省露天矿区不稳定边坡治理等,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共赢。
  绘就“蓝色半岛”地质底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2010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就提前着手启动了该区“1:10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由山东地环总站承担实施,2018年全面完成。在8年的时间里,地质科研人员用脚步丈量了蓝色半岛经济区的每一寸土地,共完成56个图幅的综合地质调查,编制了40份调查报告。
  “这项调查通过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提升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工环地质认知程度,查明了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对水工环地质条件的影响,可以说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绘制了地质底图。特别是针对城镇化建设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的对策建议,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就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完成后不久,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又承担了“山东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综合研究”工作。这项工作通过分析研究陆海相互作用、环境变化及其与自然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为海岸带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决策提供地质依据,助力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为支撑海洋生态保护,山东地环站还与寿光市国土资源局联系开展了“海(咸)水入侵调查与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分析、同位素测试分析等,建立了海(咸)水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填补了省内空白。
  为生态修复提供“山东经验”
  2017年4月,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三部委启动了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申报工作。山东省政府确定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作为全省唯一的项目上报。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牵头的技术支撑单位,积极组织和参与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方案坚持修山、治污、增绿、整地、扩湿并举,着力构建完善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管理“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安排地质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能力建设等5大类工程。2018年初,泰山区域正式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山东省政府提出,要努力将泰山大生态带打造成“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体,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泰山样板”“山东经验”。
  2018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为科学编制此规划,山东地环总站在全省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本查明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系统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发了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然恢复、工程治理、土地整治等治理方式,明确了责任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保障措施。这一规划,将成为未来8年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依据。
  “着眼于更好地落实规划,为规划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我们陆续启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山东地环总站副站长姚春梅介绍说,根据山东实际,非煤矿山采空区治理技术指南、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勘查设计技术规范和露天采场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这三类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以规范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勘查设计、治理施工、竣工验收等各方面。
  近年来,山东省共投入治理资金约102亿元,完成各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1400余项,恢复土地面积3.8万公顷,大量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智能把脉地下水“健康”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发展历史中,持续对济南泉水开展了各种勘查、监测与研究,积累了30余年的一手资料。2002~2008年,中国与荷兰两国有关部门合作开展的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将济南泉域作为监测示范区。通过实施此项目,优化了泉域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建立了地下水模型,分析了不同开采条件对泉水出流的影响,提出了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案。地下水监测成果为保障泉水持续喷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山东全省共有地下水监测站点1400多个,对地下水进行时时监控,每年可获取地下水水位数据近7万条,水质数据3万余条。
  “如今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安排,合理布点织网,不断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回寒星说,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拓宽专业服务领域,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空间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矿山水害防治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后期应用打好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为提升地质环境信息的服务能力,山东地环总站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要求,积极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建立了地质环境业务平台,建设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互联网+”业务应用平台,将移动GIS应用带入地质环境日常管理,服务于地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各市(县)地质环境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