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人物 > >详情

朱继民谈2014年钢铁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发表时间 :2014-01-14 10:02:32 来源:

  新年伊始,钢铁行业又将面临新的形势,迎来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这些都将引导钢铁行业通过改革创新驱动行业调整,实现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1月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对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如何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改革创新做出了诠释。
  记者: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的内外部形势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朱继民:2013年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是金融危机之后最好的一年。2014年,全球经济将在缓慢复苏的基础上继续呈现波动式增长。目前来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走出了低谷,尤其是美国复苏步伐逐步加快,欧洲经济已呈现走出低谷的态势,日本经济也处于恢复增长当中。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经济体虽然表现不一,但也有望实现企稳回升。
  全球钢铁行业也是如此,钢铁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国际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钢铁消费同比增长2%,2013年同比增长3.1%左右,2014年预计将增长3.3%左右,增速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
  但是全球经济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还不充足,一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处在结构性深度调整之中;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尚未能够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明显的拉动之势;三是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将对全球经济增速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结果还难以估量,尤其是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四是通货膨胀、资金外流、增长的可持续差等问题都在困扰着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从国内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也进入了深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但长期持续发展的整体态势没有改变。尤其是通过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创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将在改革创新的驱动下发生积极的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国内生产总值也将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这些都为钢铁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决定了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长幅度相比较于前几年将有所回落。需要明确的是需求的增长并不能化解钢铁产业自身所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各种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首先是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一个艰难的化解过程,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在2014年难以得到明显改变;其次,钢材市场中不公平因素及恶性竞争情况虽然会有所改变,但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历经更长的时间方可出现明显改变;再其次,钢铁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过低等结构性问题同样需要一个艰难的改变过程;此外,铁矿石的垄断局面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打破;最后,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和要素成本的上升将提高钢铁行业的发展成本,成为制约钢铁行业低成本扩张的关键性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钢铁行业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公平有序、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将是任重道远,全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之路仍然非常艰难和漫长。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继民: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将对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认为,通过法治市场和公平市场的建立,我国经济将逐渐走出深度调整的时期,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钢铁行业必须在应对当前困难与挑战的同时,紧紧抓住改革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对钢铁行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资源向有竞争力、能够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优势钢铁企业集中,将是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第二,坚定不移地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并着力建立长效机制,这一工作既抓住了提高钢铁行业当前运行质量的迫切问题,又抓住了钢铁行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是未来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深化金融改革将给优势钢铁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给困难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和融资手段的多元化,将使钢铁企业出现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好的企业借助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不好的企业可能被加快淘汰。
  第四,财税体制改革将给钢铁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税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随着环保排放的税法制定、资源税价格的改革,再加上营改增试点的推广,以及财税监管手段的改革与完善,将为钢铁企业创造更为理想的公平竞争环境。
  第五,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将为企业进行资源有效聚集和整合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市场空间。以开放促改革,将更多的国外资源引入国内市场,这不仅意味着市场配置资源的要素市场全面放开,并为钢铁企业更加高效地利用国内外市场要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建立更加科学、更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创造了空间。未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变管资产为管资本,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不同所有制企业可以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这些将使资源要素的配置更有效率、更具活力。
  第七,科技体制改革将为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和质量品牌战略创造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创新平台,这将使科技要素的流动更加充分,促进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从工业化进入产业化。
  第八,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既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比如建立碳排放交易、提高环境排放标准、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这些措施既会给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约束,也将使符合环保要求的钢铁企业脱颖而出。
  记者:在改革创新的驱动下,钢铁企业应如何推进自身的结构调整?
  朱继民:钢铁企业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用改革创新驱动自身的结构调整。
  在我看来,钢铁企业要适应深化改革带来的变化,有几项关键性的工作要做。
  第一,钢铁企业必须彻底打破传统的惯性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发展理念。传统的依靠产量增长、摊薄固定费用等方式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路子已经彻底走“死”了。近几年,一些钢铁企业没有走规模发展的路线,而是走品种、质量、品牌、创新的道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兴澄特钢走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道路,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南京钢铁在没有扩大产量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使企业盈利水平稳步提升。反观这几年规模扩张过快的企业,现在大都数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钢铁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驱动加大自身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转型发展,这是钢铁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企业结构调整涉及的范围很广。一是制造流程的结构调整,要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很多钢铁企业并非不能生产高端产品,而是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受自身流程结构的限制;在钢种设计上,我们还没有实现低成本的钢种设计;在装备水平上,我们正在使用富余、过剩的装备功能生产一般化的产品,即设备高端化产品低端化。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工艺流程以及生产结构的改革。
  二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钢铁企业的组织结构如何打破过去几十年形成的计划管理体制,体现出最高的效率、最快的应变速度?钢铁企业应围绕做强主业、发展相关多元产业的目标进行自身组织结构的改革,赋予自身新的体制和活力。我们绝不能用管流程的方法来管多元发展。与此同时,钢铁企业还面临着如何适应集团化发展的要求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管理制度变革的问题。国有企业还要考虑如何从组织结构上实现由管生产向管资本的转变。
  三是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考虑是否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创新资源和活力,另一方面要考虑能否更广泛、高效地利用社会上的创新资源,形成自身的创新活力。部分国内钢铁企业已经组织起了全球性专家团队,实现了全球化的智力资源配置,并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品种结构与技术工艺。
  四是产权结构的改革和财务资产结构的优化。通过改革创造新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制度,激活企业活力,并可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化解资金风险。
  五是商业模式的改革。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如宝钢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2013年钢材现货交易可望突破1000万吨;宝钢稳步推进国际化营销服务体系,抓紧在钢铁产业价值链的两头(原料供应和钢材加工配送服务中心)形成全球网络;沙钢、中天、荣程、西林钢铁等一批企业都已经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新的着力点。
  六是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借鉴发达国家和优势企业的发展经验,未来我国钢铁行业要与下游行业共同构建钢铁产业链发展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科技平台、产品与服务平台、上下游产业链衔接平台,钢铁企业通过平台来高效地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自身经营模式、创新模式的转型与发展,实现与下游用户的产品、服务、技术的全方位衔接与融合。
  第三,钢铁企业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走品牌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品牌质量的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走的道路。钢铁企业之间产品价值的差距,并非因功能缺失而造成的,而是由质量稳定性、用户口碑以及对用户服务水平决定的。宝钢产品往往比国内企业的同类产品高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是品牌质量的效益。
  第四,钢铁企业要高度重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发展。当前,很多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高涨,利息支出高达几十亿元。对于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而言,如果不进行资本运作,不善于和金融产业结合,单纯依靠降低制造成本已经无法消化这些费用了,必须依靠资本运作降低资金成本,必须依靠金融资本实现产业功能的提升与扩展。
  第五,钢铁企业必须真正地下定决心走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届时环保的硬约束将更加苛刻。在环保上,钢铁企业不去寻找出路,就将走向没落。因此,绿色发展这条路,钢铁企业早晚要走,谁走的主动,谁就获得了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动权。探寻环保发展道路要求钢铁企业要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上改革发展方式。现在已经有一批钢铁企业通过节能环保投入实施效益的增长,如达州钢铁通过能源的深度转换与利用,走上了清洁生产和价值增效的发展道路;建龙集团坚持向节能环保要效益,实现了环保投入的阶段回收;河北津西钢铁抓能源创效,实现能源创效1.7亿元;德龙钢铁大力使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其中仅水渣微粉就实现每吨增效近百元。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