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人物 > >详情

对话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

发表时间 :2014-01-06 10:53:08 来源:

  服务国家资源战略 促进找矿突破行动
  地勘基金设立7年,尤其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与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2年多来,全国地勘基金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在化解地质找矿风险、引导拉动社会投入、服务国家资源战略、促进找矿突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主要力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国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呢?记者近日在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现场,采访了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伟。
  记者:今年是《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与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协调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的第2年。2年多来,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是如何深化协调联动机制的,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程利伟:2年多来,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管理机构深入落实《指导意见》,持续深化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从谋划出台《指导意见》至今,召开了三届地勘基金联动工作会议,编印了两个年度的《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情况通报》,并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工作协调配合。从信息统计情况看,全国地勘基金不断发展壮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找矿成果日益凸显,在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总体规模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壮大和增强。截至2012年末,全国26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地勘基金,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总规模达399亿元,实际投资350.39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20.9%和30.53%。2012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414.1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32.71亿元。全国地勘基金投入72.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的17.56%和矿产勘查财政投入的54.78%,已成为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主要力量。
  二是矿产勘查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12年末,全国地勘基金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5884个,新发现矿产地741处,其中大型386处,中型219处。内蒙古大营铀矿找矿勘查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全面扩大成果,提高资源量级别,矿床规模达超大型,为国内最大规模铀矿床;内蒙古包头市哈达门沟金矿及外围普查项目已累计探获金资源量68吨;安徽宿州市栏杆-褚栏地区金刚石普查获重大进展,发现3个含金刚石岩筒,初步估算金刚石资源量20万克拉;湖南省花垣县杨家寨矿区铅锌矿预计探获333+334铅锌资源量470万吨以上,实现了花垣-张家界断裂带以北寻找渔塘式铅锌矿的重大突破。全国地勘基金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引导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项目和资金继续向高风险矿种前期勘查倾斜,发挥降低勘查风险的作用,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合作投资的有效途径,合作项目数量及资金占比进一步提高。2012年,中央地勘基金新增合作项目数占全部新增项目数的84.2%,合作项目投资占当年新增全部投资的86.67%;省级地勘基金投资合作项目资金占当年新增投资的比例由2011年的13.38%提高到21.72%。已取得找矿成果的项目,社会资金跟进投资的意愿强烈。
  四是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中央地勘基金继续坚持“财政预算、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基于市场化运作需要的项目论证、组织实施、质量监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权益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各省地勘基金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探索并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地勘基金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运行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不断强化基金运行管理。
  五是协调联动机制平稳运行。在2011年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中央地勘基金管理机构继续坚持与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省级地勘基金管理机构采取项目对接、召开联席会议、落实信息交流制度等措施,对接建议项目691项,初选通过226项,进一步夯实联动工作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两级地勘基金的整体功能不断得到发挥,取得了明显实效。
  此外,从会前部分省区提供的材料看,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项目以续做为主,新开项目少于往年,基金投入水平也较往年略有下降。尽管如此,2013年,省级地勘基金找矿成果仍然可圈可点:江西浮梁铜钨矿外围、九瑞武山铜矿外围、湖南资兴张家垄钨矿、四川金川锂矿、新疆准格尔油页岩勘查等均取得了重大找矿成果。
  总体上,全国地勘基金发展态势良好,运行平稳,在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引领作用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始终存在一些需要破解的难点,一是各方面对地勘基金的目标定位认识还不够统一,对地勘基金滚动发展的要求与地勘基金作为政策调控工具的功能定位之间难以协调;二是基金项目矿业权登记协调工作量大,预算报批周期较长;三是受勘查工作周期、产业政策、矿业权出让计划等因素制约,地勘基金项目成果处置变现周期较长。
  记者:2013年中央地勘基金运行管理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程利伟:2013年,中央地勘基金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调整改进工作思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着力强化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深入推进职责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项目部署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分省开展项目对接等方式,进一步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年内安排新开及续做项目97项,连同上年度项目剩余预算,共安排预算资金6.29亿元。从探索找矿新思路、产学研互动、立项与实施紧密结合的角度,针对特殊矿种、重点地区和特定成矿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实施方式。针对朱溪铜钨矿、相山铀矿两个矿集区,采取设立重点突破区的办法,会同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和东华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重点突破区工作方案,成立组织实施机构,落实具体项目,配套研究课题,整体部署,协调推进;针对金刚石、铬铁矿等急难突破矿种,组织专家继续深化勘查战略选区研究,优选试点项目,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力争通过点上突破探索经验;针对隐伏矿找矿这一难题,启动了东部隐伏矿找矿计划,提出了工作思路,首先组织专家总结研讨可行的找矿思路与技术方法,下一步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选择若干典型项目,组织专家论证落实勘查工作方案后,列入项目计划开展验证,取得成果后再扩大试点范围;围绕推广“煤铀兼探”找矿思路,会同天津地调中心,在开展北方地区砂岩行铀矿勘查选区工作的基础上,就宁夏宁东地区煤上铀勘查事宜,与宁夏国土资源厅、宁夏地勘局、神华宁煤集团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进一步明确相关权益,推进基金立项,开展验证工作。总之,通过多种形式改进立项方式,在增强项目部署针对性的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尽可能地在找矿思路、方法等方面发挥地勘基金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项目实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全面加强项目质量和成果跟踪管理。2013年,共有82个在建项目开展野外工作,完成钻探工作量14.2万米。一批重要项目持续扩大战果。内蒙古大营铀矿普查成果报告经国土资源部(放射性)储量评估中心评审,提交了一处国内最大、国际上屈指可数的超大型铀矿床;四川攀枝花铁矿整装勘查区3个普查项目资源量大幅度增加,经专家评审,新增333铁矿石量35亿吨,达超大型规模,伴生钛资源量2.4亿吨、钒资源量684万吨,均达超大型规模;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取得新进展,东山、马鬃岭2个项目估算铝土矿矿石量6647万吨,均超过大型规模,浣溪矿区估算约3000万吨资源量,矿床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前景;新疆坡北镍矿项目普查工作结束,提交镍资源量138万吨以上,达到超大型规模;青海治多县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提交铜14.5万吨、铅13万吨、锌22万吨,三个矿种均达到中型规模;黑龙江逊克县高岗山金多金属普查项目探获333钼资源量5万吨,远景有望达到大型规模。
  三是基金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围绕规范基金项目组织实施管理,进一步加强了配套制度建设,年内制定出台了项目论证办法、设计审查办法,对项目论证、设计编制与审查的标准、程序及有关格式要求进行了全面细化;年初会同中国地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金项目监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监理工作机制;代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研究起草了加快基金项目成果处置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成果处置的有关要求;针对基金运行管理遇到的突出问题,系统开展了完善基金运行体制机制的方案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供两部决策参考。
  下一步,中央地勘基金管理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研判形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央地勘基金运行机制。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地勘基金的运行管理模式,努力破解基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基金的政策调控工具作用。二是加强基金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紧密围绕国家宏观布局,及时调整项目部署工作重点,加强立项阶段的技术经济论证,强化实施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找矿效果。三是着力推进项目成果处置。全面梳理已结题项目勘查成果,协调两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成果处置的步伐,促进基金运行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记者:地勘基金管理机构如何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地勘基金管理工作的方向?
  程利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长期指导我们地勘基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指针。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和各项要求,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首先,《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由此不难判断,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上升趋势,这就要求矿产资源管理和地勘基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形势的要求,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切实通过有效发挥管理职能和调控功能,促进地质找矿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障。
  其次,《决定》突出强调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矿产资源管理和地勘基金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组成部分,其体制机制不但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不断调整完善,同时,还应当与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基金管理工作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放在矿产资源管理的全局工作中,准确研判形势,超前谋划思路,使基金管理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体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兼顾,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也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做好统筹兼顾。一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协调好立足国内与“走出去”的关系,逐步形成更加稳固的资源供应体系。二是统筹当前与长远,妥善协调近期需求与远期保障的关系,紧密结合我国资源禀赋与供需形势,加快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安全。三是统筹协调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措施,科学规划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转变资源相关产业生产方式,切实强化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为完善地勘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改革的重点则是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地勘基金作为政府调控矿产勘查市场的经济手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必然需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当然,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也会对基金的运行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我们必须坚持地勘基金作为政策调控工具这一目标定位,研究更加有效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管理运行机制,既要发挥好促进市场发育、调控重要矿产勘查、合理平衡资源收益社会分配的作用,也要防止出现过度介入竞争领域、影响市场发育的问题。从适应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出发,就是要根据矿产勘查市场的发育进程,循序调整完善基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当前勘查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缺失的过渡阶段,基金可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投资模式,弥补因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建立造成的风险化解机制缺失和勘查投入不足的市场失灵问题。也可以考虑对低风险矿产和国家保护性开发矿产采取政府投资的方式,开展前期勘查,其成果通过市场出让配置,发挥资源调控作用;对紧缺的高风险矿种实行政府补贴的方式,发挥鼓励商业性风险勘查的政策作用。但是,随着勘查市场的充分发育,基金则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全回归政策工具的本原,实行政府补贴的管理运作方式。此外,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下一步,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从促进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培育矿产勘查市场主体的角度,有必要就地勘基金投资方式和地勘基金成果收益分配政策方面,研究支持地勘单位改革的措施。
  三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地勘基金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中全会颁布的《决定》,从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工作都必须按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要求,服从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一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搞好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布局。就地勘基金项目部署而言,应建立商业勘查和储备勘查的概念,根据国家生态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设定,对矿产勘查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适当调整找矿突破重点,进一步加大中东部地区重要矿集区和深部隐伏矿找矿工作,适当开展西部地区的储备勘查,严格控制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特别是国家生态保护区内的商业勘查。二是探索建立地勘基金项目部署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根据各类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研究制定不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的区域和不同地区重点勘查的矿种与不宜开展勘查的矿种,加强项目立项的生态环境条件论证。三是树立勘查施工生态保护理念,积极推广“煤铀兼探”,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引导和鼓励项目承担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勘查技术方法,强化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勘查现场的生态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记者:两级地勘基金只有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方能发挥出更大作用。下一步中心将如何深化两级地勘基金协调联动?
  程利伟:自2011年两部出台《指导意见》以来,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勘基金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两级地勘基金联动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逐步推进,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两级基金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前,重点是要围绕完善联动工作的抓手方面多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拓展信息沟通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要在以往侧重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信息沟通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省级地勘基金之间的信息交流。下一步,我们初步考虑将完善全国地勘基金信息交流和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全国地勘基金网站联通工作,为大家相互交流创造条件。
  二是进一步深化和做实项目对接工作。要在近两年以项目建议和项目初审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对接工作基础上,借鉴重点突破区项目对接的方式,从项目落实、工作方案、项目论证等方面进一步把对接工作做实。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中东部隐伏矿找矿试点和北方煤铀兼探工作,共同发挥基金项目在找矿思路与组织模式上的示范作用。
  三是探索两级地勘基金合作方式。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央与省级地勘基金的勘查合作,主要是采取分矿种、区域的横向衔接和按工作阶段进行的纵向衔接。这种合作有利于两级基金勘查工作的协调配合,但从提高新项目实施效率、质量和监管工作水平的角度看,也可以探索两级基金采取项目投资拼盘的方式进行紧密合作,探索两级基金共同投入拉动社会资金的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两级基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