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人物 > >详情

陈毓川:实现找矿突破不能一曝十寒

发表时间 :2015-07-15 11:15:14 来源:矿业报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90%的能源、95%以上的工业和农业原材料来自于矿产资源。同时,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铁等优质、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相对不足。
  日前,记者在浙江丽水市调研、采访浙江地质七队时,巧遇正在这里为“院士大讲堂”授课并参加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的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先生。记者就目前的矿产资源形势、如何突破找矿瓶颈、成矿系列理论、找矿模式等问题采访了他。
  陈毓川院士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说他是中国矿业报的长期读者,尤其喜欢看中国矿业报的深度报道,希望报纸继续围绕“矿”字做文章,做深做透,培养一批真正懂矿业又懂新闻的采编人员。
  中国矿业报记者:当前,随着矿业形势的变化,对于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判断也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趋于一致。作为矿产领域的权威专家,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毓川: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需求大国,同时一些资源又是非常贫乏,优质、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相对不足,比如石油、天然气、铁、镍、锰、铬、铜、铝、钾盐等。但是,这不证明我们没有矿,只是还没有发现和开采出来。我国有极其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未验证的找矿线索还有很多,西部地区工作程度低,东部成矿带找盲矿潜力大,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潜力大,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很大。
  根据矿产资源前景分析,除富铁矿、铬、钾盐、铂族、金刚石等资源前景不明朗外,其它矿产均有较大找矿前景。我这样说主要出于5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从地质构造的成矿环境来分析,中国是显生宙时期全球性跨洲际的三大地质构造成矿带的交汇地区。中国地域内从前寒武纪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相对地球其它地区活动性强,造成很多重要成矿区(带)是多期地质构造成矿的叠加产物,如华北地台北缘、天山-北山、秦祁昆、三江成矿带、柴达木北缘、阿尔泰等。第二是已发现很多找矿线索,还未验证。50多年来已发现的各类异常75000多处,经过不同程度检查的有25000多处,尚有2/3有待检查。第三是西部地区工作程度低。1∶25万区调刚覆盖,中比例尺物化探工作尚有较大空白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物化探工作还刚开始,已进行矿产勘查工作的地区面积很少。近年来,我们投入的工作量有限,却已显示很多重大进展,有不少地区尚可找地表矿。第四是东部成矿带找盲矿潜力大,如胶东及秦岭金矿的深部第二成矿带的寻找,南岭钨、锡、铅、锌、金、银的找矿可能性,辽吉地区硼、金、银的新发现,祁连成矿带的钨矿远景很大,赣东北成矿带中的金矿不断发现,以及赣北钨矿、大别山钼矿等。第五是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潜力大。东北鞍山铁矿附近的新进展,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深部的新发现,滇东北麒麟厂深部大型铅锌富矿体的找到,江西相山铀矿深部找矿潜力很大等。
  中国矿业报记者:看来,我国矿产资源的潜力仍然较大。那么,在陈院士看来,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尽快实现具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成果呢?
  陈毓川:首先就是要切实加强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第二是要持续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开展新一轮矿产评价勘查工作,国家应加大投入开展普查工作,为商业勘查减小风险提供条件;重点加强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工作,建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新基地;中东部加强深部找矿;开展老矿山深部、外围勘查工作,延长矿山寿命、生产周期;积极开拓新矿产资源;进行国外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第三是要充分依靠科技加强深部找矿工作,学习、应用与进一步探索成矿地质规律,应用成矿系列概念,注意“矿集区找矿”和“缺位找矿”。
  中国矿业报记者:请您具体诠释一下成矿系列的内涵?怎样将成矿系列的理念有效应用到找矿的实践中去呢?
  陈毓川:成矿系列是矿床地质科学中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用系统论、活动论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矿床的成矿系列亦是一种矿床的自然分类,其主要的学术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形成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存在,而是以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存在;三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期间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四是矿床成矿系列内的矿床在时空域中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和分布规律;五是在同一地区先后形成的矿床成矿系列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及演变性,并可出现对早期矿床成矿系列的叠加、改造;六是在一个地质构造旋回涉及的构造单元内所形成的各类矿床成矿系列,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分布规律及内在联系,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组;七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但具有类似地质构造环境和同类成矿作用,可形成类似的矿床成矿系列,但又各具特色,组成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成矿系列所研究的对象是时空域中矿床的自然体及其时空结构、形成地质构造环境、形成过程、演化规律以及矿床自然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通过对这些客观规律的研究、探索和掌握,应用于指导区域找矿,提高找矿效率,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应用成矿模式找矿的案例如赣南黑钨矿石英脉五层楼模式,新加地下室(矿床成矿模式)以及宁芜火山岩地区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区域成矿模式)。
  中国矿业报记者:在多年的找矿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您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成果?
  陈毓川:根据近几年危机矿山找矿的经验,提出了地质研究、物探(化探)技术、坑钻施工“三位一体”模式,即第一,地质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第二,物探(化探)推断找矿地段;第三,坑钻施工揭露深部矿体。地质研究的内容包括成矿地质作用研究,如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大型变形构造作用、复合作用;成矿(矿田)构造研究,如沉积成矿构造体系、火山成矿构造体系、侵入岩成矿构造体系、断裂成矿构造体系、褶皱成矿构造体系、复合成矿构造体系、成矿后构造;成矿特征及流体标志研究,如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成矿标志。物探应用技术内容有高精度磁测,包括大比例尺直升机航空磁测、地面高精度磁测及其三维反演技术。电法包括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1000多米、瞬变电磁法(TEM)1000米以浅、激电剖面(中梯、测深)、大地电磁测深(EH-4)1000米、负电阻率法(CR)700米~800米以及分量磁测、激电测井。煤田物探包括地震、电测深。新方法试验包括金属矿地震、地井TEM、井中磁测δT、井中三分量磁测和地面磁测联合反演、井中激电解释软件开发。钻探技术是指500米~1000米常规钻探技术、1000米~1500米主要钻探技术以及坑内钻700米~800米(云南大姚六苴铜矿)。
  在这个过程中,地质研究、物探(化探)技术、坑钻施工三者必须并重,没有主次,只有先后。地质研究必须以理论为指导,物探技术应探索新的装备及方法,1000米钻机为常规装备,1500米钻机为主要装备,2000米钻机为备用装备。
  中国矿业报记者:就目前各地的找矿形势,作为这方面的顶尖级专家,您对项目的组织者以及正在进行找矿的地质技术人员有什么提示?
  陈毓川:在找矿工作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第一是我国东部已知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第二是地下500米~1500米范围内多数矿床类型存在赋存工业矿体的可能;第三是延深500米~1500米的矿床基本上属于同一成矿作用系统,完全可以运用浅部的成矿规律指导深部找矿;第四是物探、化探技术应用,物探方法是深部找矿的必要手段;第五是深部找矿必须投入大量坑钻工作量。
  另外,我特别强调,科学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取得找矿成果的保证。勘查工作的科学组织管理过去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区划、区调、科研、物化遥、普查“五统一”部署;重点成矿区带部署,相对稳定,并兼顾一般;近年资源危机矿山勘查工作中提出“综合研究定方向,物化探等测定靶区,坑钻工程去验证”的工作方法,效果很好;急需矿产组织不同规模的勘查会战;勘查、开发一体化等。矿产勘查工作部署的关键是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区划工作是科学部署的基础,异常矿点筛选与查证是核心工作,普查是关键环节,科学研究工作要贯穿于整个勘查工作全过程段,按勘查进程和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部署。
  中国矿业报记者:您认为应当怎样处理矿产勘查组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潜能与积极性?
  陈毓川:我认为整体部署、有效勘查与加快勘查面临多方矿权分割的难题,需要协调、整合,需要中央、地方、企业、地勘单位联合,建立多赢的新的勘查运行机制。这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勘查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承担勘查工作的人员及团队的素质。勘查工作是一项科学探索性工作,是创新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考虑各方面的地质矿产因素,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认识,但又要不限于此,去认识新的现象,发现新的规律,因此对工作者要求很高。为此,我认为,一是要充分发挥全国地勘队伍找矿主力军的作用;二是组织团队要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三是要对每一位工作者明确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建立定期汇报研讨制度,项目设计中要含综合研究经费;四是地勘局、地质队要大力加强综合研究工作及定期召开找矿及科技成果、工作部署交流研讨会,有目的地组织青年骨干外出考察相关矿床;五是重要成矿区带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组织相对稳定的研究部门,与地勘局、地质队结合,长期进行地质矿产资源研究、交流、研讨工作,形成制度;六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需要加强对地质技术人员的培训,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并列入地质工作计划,保证经费落实;七是产学研结合,有目的地组织、邀请科研、教育单位科技人员参加,定向研究,定向培养人才。
  其中,最关键的是培育年轻地质人员从事地质工作的事业心,树立光荣感、责任感和进行探索的兴趣感。要从学校培养做起,要提高地质找矿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
  中国矿业报记者:您曾经有针对性地提出过“522找矿模型”,请您具体阐述一下这个模型。
  陈毓川:“522找矿模型”中包含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5”即5个客观因素:一是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二是地质找矿理论,三是探测技术方法,四是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五是资金与工作量投入。主观因素里面的第一个“2”,即政府政策与管理和工作区的社会环境。第二个“2”,即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团队人员的素质及其创造性的工作。
  当前,矿业市场持续低迷,矿业投入锐减,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大形势不会改变,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属性决定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在有资源潜力的前提下,应用“522找矿模型”,用好5个客观条件,有政府的政策与管理保障,主观上搞好科学部署及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的作用,组织好工作团队,实现找矿大突破是有充分信心的。
  陈毓川院士简介:
  出生于1934年,浙江嘉兴人。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等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获得过李四光地质科学工作者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16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陈毓川院士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是我国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矿床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