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人物 > >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吴法天:我的稀土我做主

发表时间 :2015-07-14 15:51:06 来源:


  多年以前,我曾经和同事去过一趟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当车开过矿区,我看到了满目疮痍。后来问当地人,知道是开采稀土。震惊之余,我开始了解稀土,传说中神秘的资源。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直接点名了稀土的重要战略地位。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较大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中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多个第一:资源储量第一,占70%左右;产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
  这并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中国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据报道,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我们看到的悲哀的事实是,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而且,中国稀土产品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受国外商家控制。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稀土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上。
  作为稀土大国,却长期处于商业价值链的末端,产能过剩且落后,在定价方面几乎毫无发言权。这实际上已经表明我们在资源战争中处于落败境地。日本已廉价从中国购买、储备了能用100-300年的稀土,但仍然在全球寻找稀土。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韩日。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掠夺。
  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2010年,国土资源部决定,继续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11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2011年4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上调幅度逾10倍。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稀土的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发展原则和目标以及相关政策。
  2011年3月1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业。随后,该交易所创造了“泛亚模式”,就是不断通过自身的体制创新和交易模式创新,实现有色金属、尤其是稀有金属商品贸易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中国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稀有金属国际定价中心。这是中国实现稀土能源战略的重要工具。
  2012年7月稀土战略收储工作已启动,国家财政资金将通过企业进行收储。这是我国首次启动稀土战略收储。2012年8月8日上午,我国第一家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将在包头挂牌。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等12家稀土生产和流通骨干企业,每家出资1000万,在北方的稀土重镇包头成立国内首个稀土交易平台。
  在上述动作中,具有金融战略意义的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成立,因为它打破了稀有金属价格的国际垄断,创在了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向中国转移的可能性。但自去年下半年来,整个稀有金属景气度亦不断下降,有的品种价格持续暴跌,今年以来跌幅近50%。稀土板块出现大部分品种价格持续低迷,近期已经出现了大多分离厂减产的情况。在有色金属整体价格受美元加息预期、希腊债务危机、大宗商品热度降低等外因压制下,环保成本、人力成本上升造成了不少稀有金企业所面对着多重压力。稀有金属行业保卫战已然打响。
  最近A股市场出现连续暴跌,其中原因是有人恶意做空期货市场,通过大规模地开期指空单盈利。泛亚能否防止恶意做空呢?由于稀有金属储量非常少、现货量有限,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采取以全现货交易的定价模式,而非期货定价,可以说是摒弃了恶意做空风险。泛亚引入行业多方在平台参与定价,将国内过剩的稀缺金属资源通过商业收储的方式聚集起来,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这个收储,泛亚这一平台亦将相当于对现货市场做一个枢纽。
  从长远看,国家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建立稀有金属的国家储备制度,也应当鼓励和发展稀有金属的交易所,并提供资金支持。纯交易平台没有金融介入或者是没有资本的介入很难做,但金融介入就会有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否定稀有金属的金融属性,就把目前开创的国际稀有金属定价权拱手让人。“东方有稀土,定价我做主”的时代才刚刚来临!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