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瞭望 | 践行两山理论 发展美丽经济

发表时间 :2020-09-21 14:12:56 来源:新华社

  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特在文化、都市近郊等比较优势在不断扩大,美在乡村、富在农民等新的优势正在加速形成,丹棱发展美丽经济正当其时
  大力实施“美丽生态+”行动,把美丽、生态、文化、风景、乡愁转化成产品和生态链,转化为价值和财富
  文 | 中共四川省丹棱县委书记 宋骥
  四川省丹棱县实践“两山理论”,发展美丽经济,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指导,依托生态绿色空间系统集成复合功能,探索创新生态价值转化途径,综合营造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将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助力农商文旅体互融互促,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美丽经济的成功模式
  以文为脉,保护开发的模式。将独特的人文资源活化、显化、创意化,开发观光、体验、康养、民宿、文创等新兴业态,以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带动服务业,打造幸福产业。
  以农为根,跨界融合的模式。依托优势产业,拓展农业功能,联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知识运用、手工艺品加工生产等,推动农业生产、民俗文化、媒体娱乐、医疗健康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
  以绿为韵,生态立园的模式。坚持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优先原则,突出“产城一体、园城一体”,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为切入点,积极推行项目低碳化、经济循环化、园区生态化,实现生态与发展和谐共赢。
  丹棱发展美丽经济的优势
  丹棱县没有气势恢宏的大江大河、没有巍峨秀美的名山胜水,但农村美、农民富,历史长、文化兴,城市娇美雅致、沿水而建,市民善良敦厚、沿河而居,发展美丽经济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生态是丹棱最好的资源。丹棱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近60%,绿化率95%以上,是成都近郊少有的生态型天然氧吧、天然绿地。田园景观秀美,老峨山、九龙山、龙鸪山、梅湾湖、黄金峡、十里银杏长廊等自然景观错落其间,青山、碧水、美村,为丹棱赋予了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特别是幸福古村农村变景区,农户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带火了当地旅游。
  文化是丹棱独特的标签。一个地方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就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恒久的魅力。历史上的丹棱,文风鼎盛、人杰地灵、英贤辈出。北宋元符三年,丹棱人杨素建大雅堂,藏有黄庭坚手书的杜甫诗碑三百余方,被誉为“诗书合璧的人文遗韵”,“难登大雅之堂”即典出于此。近年来,我们深挖丹棱古代先贤李焘“求真务实”、杨素“仁义雅正”、可朋“心系民生”、彭端淑“为而不难”的精神,丰富大雅文化内涵,建设大雅文化载体,大雅文化已成为丹棱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
  区位是丹棱有利的条件。全国旅游市场,客源最多的是大都市圈,这些地区的消费能力强,是旅游市场核心客源地。丹棱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都市圈,成都1小时经济圈,市域铁路S5号线规划过境丹棱。随着近郊游、周边游的兴起,丹棱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农业是丹棱亮丽的名片。多年来,丹棱县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晚熟柑橘不知火生产基地,“丹棱桔橙”获评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全县每8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同时,规划建设五大现代农业园区,连片发展桔橙、茶叶、脆红李,形成春有桃花、李花、橙花、油菜花百花争艳,夏秋有李子、桃子、葡萄百果飘香,冬季有金色橘园、雪色茶园、彩色公园百园开放的独特田园风光。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特在文化、都市近郊等比较优势在不断扩大,“美在乡村”“富在农民”等新的优势正在加速形成,发展美丽经济正当其时。
  美丽经济的路径选择
  治山理水,珍视自然美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决定了美丽经济发展厚度。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的理念,强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重要水源地、湖库周边和库区消落带、河道及渠道沿线造林绿化,打造林水相依风光带,全力守护好这片雅致美丽的山水情韵。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优势产业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集中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实现维护美丽生态与发展美丽经济同向而行、同步而进。
  显山露水,创造精致美丽。坚持园区生态化、产业景观化、城市公园化、村秀美化。禁止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重点发展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制品)产业,打造花园式绿色工业园区。立足农业产业资源化,整体规划包装,赋予其文化内涵和审美特性,打造可感知、可阅读、可进入的农业景观带。厚植城市生态优势,坚持“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园城相融、文城一体、人城和谐的大美格局。依托九龙山省级森林公园、龙鹄山旅游度假区、端淑故里等自然、人文资源,培育一批生态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善、业态更加丰富、服务更加规范、生活更加富裕的秀美乡村。
  经山营水,激活美丽经济。坚持以项目带全局、以项目促发展不动摇,找准美丽生态与美丽经济绿色交汇点、结合点,推动美丽经济项目化。大力实施“美丽生态+”行动,把美丽、生态、文化、风景、乡愁转化成产品和生态链,转化为价值和财富。依托重大文旅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田园风光游、民俗风情游、金牌农家游、特色村落游、科普教育游,深度开发古村落文化、大雅文化等文创产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精品民宿,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生态御花园,激活乡愁经济。以老峨山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为契机,策划包装老峨山、黄金峡等旅游资源,建成中国西南地区绿色养生、康体养老首选地,抢占银发经济。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