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山水有底账 保护有底气——多地探索自然资源确权工作小记

发表时间 :2020-03-26 11:19:45 来源:中国矿业报

  春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的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草长莺飞,如诗如画。这个华东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森林中,分布着数百种珍贵动植物。
  对于宝贵的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如何兼顾?首先就是要进行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近期,一些地方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面做出了探索。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索,积累相关经验
  江苏、辽宁、甘肃等地或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或选取“典型代表”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为日后积累经验。
  2019年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江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去年年底,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现场作业,登记档案和数据库也已搭建完成,对这一地区保护红线的规划管制也已关联完成,已具备发证条件。”谈及辽宁省率先开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发证的试点之一——清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才冬华告诉记者。辽宁自然资源丰富,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02个,面积达244万公顷,保护区陆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1%。
  甘肃省日前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土调查成果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对省内水流、湿地、山岭、森林、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林颢介绍,《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明确,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全面铺开、分阶段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支撑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
  据介绍,目前江苏正开展三个层面工作:全力配合自然资源部正在江苏开展的长江干流、太湖和淮河干流等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登记工作;全面实施2020年的工作任务,包括总面积为391.32平方千米的10个自然保护地和总长度为907.6千米的6条河流,涉及12个设区市的40个县(市、区);指导市县制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
  今年1月,《辽宁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总体方案》印发,标志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在辽宁正式全面启动。今年年初,在各级自然保护区和14条流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重要河流(除辽河、鸭绿江)中,辽宁选择了5个保护区、2条河流率先开展省级层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7个项目基本涵盖了辽宁重点自然资源的各个类型,为接下来省、市、县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积累经验、提供样板、奠定基础。”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建国说。
  “目前,我们已成立甘肃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议事机构。”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雷思维说,将按照管理级别、分布特征、生态重要性,合理分解工作任务,由省、市、县三级分别开展确权登记工作。
  确权登记工作将有序实施
  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江苏将首先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江河湖泊、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国有林区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全民所有单项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逐步实现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覆盖。2020年~2022年将基本完成全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2023年及以后通过补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实现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覆盖。
  在江苏,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功能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已纳入今年工作任务。江苏将花3年时间,完成以洪泽湖、骆马湖、京杭大运河(苏南、苏北段)为代表的总长2170千米的12条河流和总面积5131平方千米的6处湖泊的确权登记任务。
  “我们与各属地的自然资源局密切联系,对选取点的各种数据搜集、资料统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为今后的现场边界勘定、调查评估、整合优化提供依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确权登记处副处长吴昊告诉记者,“一些地市的现场勘查工作已经展开”。
  据介绍,辽宁省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国家和省级建设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对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湿地、国有重点林区、重要草原草甸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全民所有单项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基本实现省级重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全覆盖。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