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生态修复 废弃矿山再生的中国智慧

发表时间 :2019-08-14 09:54:14 来源:中国矿业报

  2016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长江沿岸视察并召开座谈会,要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修复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是重中之重。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今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5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又在湖南岳阳召开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会。
  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迅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人类逐步认识到矿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同等重要,生态优于开发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识。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为迫切,对于绿水青山的诉求更为具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手段和行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回顾过往,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逻辑。众所周知,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人类文明从农耕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矿产资源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和地质学、矿物学的产生,更是直接推动了人们大规模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广泛利用高效的化石能源,使人类真正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矿物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有三个重要事件不能不提:一是蒸气机的发明与使用,大量使用煤炭,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人类跨入工业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石油的发现和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使工业生产规模极大地扩大;三是电力的出现,使得大量以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电厂向各个生活和生产领域提供电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水平,也促进了科技进步。换句话说,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催生了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等重大技术与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不仅使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人类工业文明前进了一大步,也给人类创造了巨额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革命时期也是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发展阶段,也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最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工业革命250多年来,占世界人口20%左右的西方发达国家消耗了约占同期全球消费总量的80%的能源与资源,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而进入后工业社会。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给人类带来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让人们饱尝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时,随着全球或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曾经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辉煌胜利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工业废料、废气的野蛮排放,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极限,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资源枯竭、森林与植被减少、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土壤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地下水系破坏、冰川消融以及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为此,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将全球环境问题列入世界发展的议事日程。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提交的环境发展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举行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以全球持续发展中心议题的“21世纪议程”,其核心是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环境和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1月2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联合国就世界资源使用情况发出警告”的报道,指出世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已超过自然资源再生产的速度,呼吁悬崖勒马扭转环境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中心问题。其中,植物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类所共识,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从诞生的时候起,就矿产开发利用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灿烂的矿业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丰富了世界矿业文明的宝库,并且使我国的矿业文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使矿业文化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而璀灿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得益于矿产资源开发,我国建成了包括能源、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及建材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矿业及其原材料加工工业体系,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矿而兴的各类矿业城镇有400多座,矿业城镇人口约3亿人,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部分。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我国的矿山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减少,但迄今从业各类非油气矿山企业、石油、地勘、地调的从业人员仍有近1000万人。目前,矿业开发仍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着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矿业开发,不仅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力量。
  但我们也要看到,过去我国的经济体量较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而经历40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特别是长期粗放式、压缩式发展,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使得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这些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突出表现为能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显然,这种以过度消耗资源及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的位置,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否则,生产生活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化,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这个大的宏观背景下,有关部门、有关省份及矿业行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重要理念,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确保矿业开发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取得不少成效。
  如今,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引起了相关省份的高度重视。按照自然资源部的通知要求和出台的工作方案,各地迅速行动起来,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另一棵树摇动更多的树。”在总结、综合原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矿山公园建设等制度成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绿色矿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
  各地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从立章建制、顶层设计、组织管理、措施办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可资借鉴与参考的的经验,废弃矿山修复已从单纯的植被恢复向新兴替代产业转变,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