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江南煤海”贵州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见闻

发表时间 :2019-06-13 13:39:24 来源:新华网

  “综采工作面从85人减至49人,通风、压风、运输、电力、排水5个辅助子系统值守人员由74人减至21人,年产量却比往年多出了30多万吨。”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守义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加减法”。
  从159人到70人,只用了不到一半的人创造了建矿以来最高产量,足足比往年多挖了30万吨煤。这离不开公司智能机械化改造。
  近年来,为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贵州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截至4月底,贵州省共有226处煤矿的智能机械化改造通过验收。
  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镇的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贵州较早完成智能机械化改造的煤企。
  2017年,发耳煤业坚持“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发展思路,决定投入3600万元进行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最终,在贵州省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在2018年5月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
  在公司办公楼里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只见操作人员按下控制平台上的启动键后,胶带运输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按照指令自动开始运行。通风机、压风机、原煤运输、变电所、排水泵房五个子系统由集控中心远程操控,实现了无人值守。所有井下活动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
  “3600万元,物超所值。”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吴贵云算了一笔账,使用了智能设备后,公司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820万元;日采煤量由过去的平均2300吨提升到3400吨,效率提高了47%;员工收入也由过去月平均6000多元增长到目前的7300多元。
  技改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以前下完井全身黑乎乎,现在挖煤敢穿白衬衣了;以前挖煤就是开山凿洞的力气活,现在挖煤成了细致活儿,像“做手术”;以前哪有煤、怎么挖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以前招个大学生比登天还难,来了还留不住,今年一口气招了34个……
  “地面一键启动操作采煤在贵州渐成常态,采煤业‘傻大黑粗’的形象也正在改变。”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丁雄军说,得益于智能机械化改造,高危艰苦的煤炭行业正在向技术型转变,煤矿职工也开始从“煤黑子”向“煤白领”转型。
  “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大潮下,谁犹豫不前谁就可能被淘汰。”尝到技改甜头的孙守义透露,下一步公司将引进矿井巡检机器人,并探索智能化瓦斯治理系统。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