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矿产储量评审制度改革的路径有必要讨论清楚

发表时间 :2019-05-28 09:56:28 来源:中国矿业报

  正当我们讨论矿产储量评审改革的时候,笔者从朋友圈收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国的储量估算,如不走专业化道路,永远不可能进入国际领域》(以下简称《永远不可能》),这是一篇典型的主张外向型改革的文章,与我主张的内向型改革路径截然不同。为了明辨是非,对于《永远不可能》的某些主要观点提出质疑。欢迎关心储量评审制度改革的同志、地勘一线的工程师们参加讨论。
  一、如何全面评价“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矿产储量报告管理体制”
  《永远不可能》第一节对储委系统、勘查机构、地质资料管理进行了百分之百肯定,结论是“矿产储量质量的责任体系是完整的,责任主体是明确的,责任管理是有效的。”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因为储委时期也有储量失实的个案,而大面积的储量失实出现在大跃进浮夸风时期,至于文革动乱时期储委都被冲垮了何来责任管理有效,这两次偏差都被我国自己纠正了,路径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内向驱动型改革。原地矿部副部长、全国储委副主任张文驹归纳为三次冲击,大跃进第一次,文革第二次,这次是第三次,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冲击,难道就不能内向驱动改革、不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就不行了?《永远不可能》对改革开放前的全盘肯定,是为了对改革开放后的全盘否定。
  对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不能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全盘失灵了,要细致鉴别,哪些是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不利于解放矿产勘查生产力的),哪些是社会主义的,哪些是中国特色的,有的废止、有的坚持、有的加强。例如地勘机构内部层层技术责任制体系就应坚持,放松了的予以纠正没有什么不可能。
  二、如何客观评价当前矿产地质勘查质量《永远不可能》第二节说,“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储量报告的责任主体缺失,监督失控,储量报告质量急剧下降”“旧的矿产储量管理制度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局面”“新制度没有出现,于是为储量造假行为和低劣质量报告的大量涌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第六节说“储量评审制度不能保证矿产储量的估算质量,已是不争的事实,”此种全盘否定的评价是不客观不公正的。不能无视40年来储量管理改革的成绩,以歪曲我国工业指标管理,夸大地矿质量问题,为外国的所谓“新制度”代替我国的所谓“旧制度”制造口实。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诚信和储量数据可靠性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优秀的地勘单位与矿业企业坚持质量把关,敢于对储量地质报告负责。落后的质量把控松弛,地质观察水平不高,个别的弄虚作假,有失诚信”。“大多数大中型重要矿产矿业权人及报告编制单位自律并遵守评审备案程序的,储量数据总体诚信可靠,失实情况少见,是主流。在矿业权转让市场与股权交易市场,未经评审备案的问题较多,采矿权建立在低级勘查程度之上、矿山地质管理混乱、不遵守评审程序的问题较多,为犯罪分子造假诈骗高发区域”。辽宁省建昌县金泰-红旗金矿储量造假事件就是国有企业高管与私企老板勾结,逃避评审备案程序造成的恶果。储量审批制度改革为评审认定、评审备案,虽有所弱化,但也发现和纠正了不少问题,不至于“四分五裂”、“监督失控”。近年来,安徽、新疆的专题调查说明,地勘质量有所下降,经过评审修改质量有所提高,储量数据基本可靠。值得汲取的教训倒是,改革初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幼稚,过分提倡业主自主、放松工业指标管理,试验评审机构市场化等,走了弯路。
  三、如何制止原始资料造假是世界性难题《永远不可能》第六节说,外国制度“具体的储量估算和报告编写者负直接的、完全的、最终的责任”,就是说胜任人可以完全负责,包括对原始资料的真实性也能完全负责,这真是一个特别诱人的目标,不少人希望我国的评审机构、评审专家也能同样承诺。那么,外国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能够对别人经手的原始资料、别人搜集的第一手数据完全负责呢?笔者多方搜集有关资料,一直没有答案,倒是看到胜任人不少的免责声明,可见制止原始资料造假仍然是全世界的难题。公正公平的说中外都有人造假,加拿大43101、澳大利亚JORC、CRIRSCO都是在造假丑闻以后的补救措施。有人说从此就没有造假了,怎么可能?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主体、多样化需求,必然有少数人冒险造假。笔者就在外国通过实际检验证实过胜任人数据有假。
  《永远不可能》第三节说,我国“现行储量评审制度软弱无力,责任缺位”是片面的。我国现行储量评审制度责任划分十分明确:矿业权人和报告编写单位书面承诺对原始资料真实性负责;评审机构评审专家对储量报告合理性负责;政府管理部门对评审合规性负责。缺憾仍在评审机构、政府都不能承诺对原始资料真实性完全负责,但这是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强我国之难就有失公正了。我国制止原始资料造假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强化法治,严格惩戒让矿业权人和报告编写单位不敢造假,严肃职业操守教育让其不愿造假,切实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这也是内向驱动型改革的任务之一。外国真有好办法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四、组建新型专业化市场化的储量估算机构取代储量评审制度不是个好主意《永远不可能》第五节说,组建新型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储量估算机构是新形势下储量报告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我认为这服药方不灵。
  第一,储量估算只是矿产地质勘查的一个步骤,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有实际经验的矿产地质勘查工程师都知道,矿产地质勘查是对矿体地质特征的认识过程,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控制因素、质量变化规律等认识比较清楚了,储量估算就水到渠成。这个过程随着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推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成阶梯式演进,勘查单位估算储量符合认识规律,让没有实际勘查的专业机构估算储量割裂了认识论,质量较差,责任也分不清。地质勘查阶段的储量估算不同于设计院、矿山在设计、基建和生产勘探期间的储量估算,后者是在地质勘探对地质规律认知的基础上,为开采设计或生产计划进行的储量分割,例如三级矿量管理。
  第二,储量评审制度不干涉地质勘查工作,是事后第三方审计,不但监督储量,也监督地勘工作质量,还帮助提交者纠正偏差提高水平,显然比专业化估算机构独断更可靠。只有国家评审才能作为国有资产登记凭证。
  第三,储量估算机构市场化会给恶意委托者投机造成空隙。
  第四,中国矿床之复杂,勘查经验之丰富,大可不必请那些跨国的软件公司去冲裁。
  第五,《永远不可能》一文在批评中国时说地勘单位与业主是合同关系,储量估算者的独立性地位丧失;宣扬外国时就说储量估算公司专业化是新方向,大大提高了储量估算的水平,是资质管理和责任管理的理想对象。笔者不解,难道外国的方法就和业主不是合同关系?怎么可以用双重标准,而且是偏向外国的。
  五、什么叫进入国际领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我国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获得了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支持和认同。进入国际领域就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包容互信,互学互鉴,和而不同。深刻领会“中国融入世界才能更好发展,世界有了中国才会更加繁荣和平”的论断,坚定民族自信,就不会说出不按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办法,就“永远不可能进入国际领域”这样过分的话。
  (作者系原全国储委办公室主任 胡魁)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