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安徽省2018年煤炭行业运行报告及2019年形势展望

发表时间 :2019-04-29 10:59:36 来源:安徽省能源局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煤炭去产能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国内煤炭供需得到调整,市场运行趋稳,安徽省煤炭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一、2018年煤炭行业运行形势
  (一)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平稳
  2018年,安徽省煤炭工业行业积极开展结构性改革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序建设两淮煤炭基地,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1.过剩产能持续化解
  2018年,安徽省继续落实煤炭去产能相关政策。全年关闭潘一和卧龙湖2对煤矿,退出产能690万吨/年。新集一、新集二、刘庄、孙疃等4对煤矿核减产能300万吨/年,潘四东矿整合到潘二矿,减少产能120万吨/年;仅袁店一井核增产能60万吨/年。年末,全省生产煤矿下降到42处,同比减少3处,煤炭产能1.34亿吨/年,同比减少1050万吨/年。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8年底,全省42处生产煤矿均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其中,16处煤矿被国家煤监局认定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一级达标率38%。单井平均产能318万吨/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3处,共计31处,占全省煤矿的74%。其中,特级22处、一级8处、二级1处。
  3.煤矿项目有序建设
  淮北矿业集团信湖、中煤新集公司板集煤矿复工建设,全年共完成投资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6%。煤矿安全改造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袁一、杨柳、刘庄、新集一矿等改建项目基本建成,张集、潘三、顾桥、恒源煤矿改建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共完成投资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6.4%。煤炭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5%。
  4.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2018年,安徽省煤炭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持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全省煤矿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连续4年没有发生瓦斯事故。23处煤矿实现连续3年以上安全生产,占全省生产煤矿的54.8%。全年发生煤矿事故12起,死亡14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124。
  5.转型项目取得进展
  一是“走出去”项目有序推进。淮南矿业集团唐家会、色连二矿产能核增获批,泊江海子矿正在办理产能核增手续,淮北矿业集团陶忽图井田探矿权申报已被自然资源部受理。二是非煤项目多线推进。淮南矿业集团参股建设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参股的国电蚌埠二期、华电芜湖二期4台机组建成投产。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二期完成验收,二期电石项目已点火试生产。
  6.企业改革取得突破
  淮北矿业集团完成重组更名上市。淮南矿业集团上市公司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正式成立,整体改制上市进程加快。四家矿业集团煤炭主业上市全面推进,管控模式不断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7.行业效益持续向好
  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安徽省煤炭企业逐步弥补困难时期各项欠账,化解重大风险,收入持续增加,继续保持较稳定的盈利状态。全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销售收入1432.7亿元,同比增加3.2%,利润额合计68.9亿元,同比减少6.8%。
  (二)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平衡
  2018年,安徽省煤炭生产规模由降转稳,消费延续增长趋势,用煤缺口继续扩大,但在省外煤炭的补充下,除年初因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出现阶段性用煤紧张外,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煤炭价格整体保持较合理水平。
  1.煤炭产销持续收缩
  安徽省煤炭产销规模继续小幅收缩,省外销量急剧下降。2018年,全省煤炭产量11260万吨,同比减少3.1%。销售商品煤9498万吨,同比减少7.4%。其中,销省内7842万吨,同比增加0.5%;销省外1656万吨,同比减少32.5%。
  2.煤炭消费小幅增长
  2018年,由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安徽省煤炭消费量持续上升。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15768万吨,同比增加3.8%;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约16500万吨,同比增加2.6%。
  一是电力行业煤炭消费继续显著增长。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2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增速位居华东和中部地区第一。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9533万吨,同比增加8.3%,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从2017年的54.7%提高到57.8%。二是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由增转降。2018年,虽然安徽省水泥产量仍处于上升区间,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措施推广和落后产能淘汰,煤炭消费下降。全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1885万吨,同比下降5.3%。三是冶金行业煤炭消费由降转增。2018年全省继续深化钢铁行业去产能,破除无效供给,行业景气度回升,冶金行业煤炭消费量1554万吨,同比增长2.0%,增速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四是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持续下降。2018年,安徽省煤化工行业仍处于恢复期,生产规模处在下行区间,全年煤炭消费量937万吨,同比下降8.8%,降幅同比扩大5.8个百分点。
  3.煤炭供应出现阶段性紧张
  2018年,全省煤炭产需缺口扩大至约5240万吨,省外煤炭调入量达到约7000万吨,由于用煤缺口一般能得到省外调入煤炭及时补充,全省煤炭供应总体平稳。但1-2月份,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除低温引起居民生活用电负荷大幅增加外,还产生港口封冻、运煤车厢结冰等严重影响水、铁煤运的冰冻灾害,省外煤炭调运受阻。全省主力电厂电煤库存最低下降至160万吨,部分沿江电厂库存仅能使用半天。进入春季,煤运恢复正常后,电厂电煤库存均保持在200万吨以上。
  4.长协合同兑现情况较好
  2018年,省内重点煤炭产需企业共签订年度长协合同量5348万吨,实际发运6087万吨,兑现率达到113.8%;其中电煤年度长协合同量4393万吨,实际发运5401万吨,兑现率达到114.8%。长协合同的超额兑现,对平衡供需、平抑价格起到了保障作用。
  5.煤炭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2018年,安徽省煤炭价格与全国市场同步波动,从年初高位下落后,春节至年末基本维持稳定。4800大卡市场电煤价格保持在532-549元/吨区间,4800大卡市场非电动力煤价格保持在536-591元/吨区间,精煤价格维持在1452-1516元/吨区间。
  二、2019年煤炭行业形势展望
  (一)煤炭工业升级发展
  2019年,安徽省煤炭工业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效率效益为核心,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1.煤炭去产能合理推进
  2019年起,安徽省煤炭去产能任务大头已落地,进入收尾阶段。综合安徽省资源条件、供需实际、在建规模、运力配置等因素认真论证。2019年,安徽省计划退出朔里煤矿,退出产能165万吨/年。全省煤炭产能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安全管理力度加大
  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完善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强化安全管理力度,争取事故和死亡人数较上年双降,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和煤矿瓦斯事故。
  3.现代矿井加快施工
  继续加快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煤矿建设和改造工作。信湖煤矿计划2019年5月底永久制冷系统投入运行,12月底主井提升系统形成,2020年底投产;板集煤矿全年完成进尺342米,2020年底投产。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23个,计划全年完成投资19.3亿元。实施安全改建工程17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87亿元,其中杨柳、袁一煤矿安全改建工程完工。
  4.企业改制稳妥实施
  谨慎稳妥做好上市煤炭企业融资工作。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整体改制上市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公司将妥善做好淮矿地产职工安置工作,适时启动员工持股,争取年内完成上市。
  5.行业效益平稳回暖
  2019年,预期随着市场持续平稳和企业深化降本增效,煤炭行业效益将保持回暖势头。预计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00亿元,利润额80亿元。
  (二)煤炭供需形势稳中有忧
  2019年,全国及安徽省供需、运输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不足”的特征将趋于明显。安徽省煤炭自给率逐年下降,但全国煤炭供需总量趋于宽松,煤炭运力保障较好,省内用煤缺口基本能够及时得到省外调入煤炭补充。但仍存在极端气候等情况下,煤炭调运较为紧张的可能。
  1.煤炭需求持续旺盛
  2019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影响,2019年煤炭需求增速预期较2018年有所放缓。预测2019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达到169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6000万吨,同比增长约1.5%。具体影响因素中,一是电力行业消费增速放缓。考虑准东—皖南特高压落地等因素,我电煤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19年全省发电量和电煤消费量增长均为4%左右,全年电煤消费量将达到9914万吨。二是建材行业消费降幅收窄。2018年下半年以来,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市场景气度高涨,预计2019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降幅将收窄至2.4%左右,全年消费量约1840万吨。三是冶金行业消费触顶转降。2018年下半年以来,钢材市场下行,加之钢铁行业去产能继续深化,预计2019年冶金行业煤炭消费量将同比微降,降幅在0.9%左右,全年消费约1540万吨。四是化工行业消费量降幅缩小。2019年,随着国家相关行业扶持政策带动,加上中安联合17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打通全流程新增消费,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下降速度将放缓,降幅缩小至6.8%左右,全年消费约873.5万吨。
  2.省内煤炭供给规模缩减
  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由总量去产能向结构性去产能转变,先进产能的增量将大于去产能规模,2019年省外煤炭产能净释放量将达到1亿吨左右。但省内煤炭产量呈继续下降趋势,产需缺口将逐渐增加。2019年,全省煤炭企业煤炭计划生产原煤11400万吨,其中出售省内9800万吨(含洗选损耗),出售省外1600万吨。另需从省外调入煤炭7100万吨,全省全年净调入量5400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32%。
  3.省内长协合同量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规模以上发电、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和采购量的75%以上,且不低于上年水平的要求,2019年省内主要煤炭消费企业与安徽省重点煤炭企业签订年度合同量4557万吨,同比下降14.7%;与省外煤炭企业签订年度合同量预计达到约3000万吨左右。虽然长协煤将在政府监督下得到较好履行,但保障作用更强的省内长协合同量的下降,对安徽省能源保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煤炭运力存在季节性紧张
  目前安徽省主要煤炭运输线路,以两淮和西部煤炭主产区煤炭向皖中、皖南铁路运输及北方港口下水煤海进江水运为主。从运输能力看,2018年底,合芜线、青阜线、符夹线等主要煤运通道完成货运扩能改造,2019年商合杭高铁合肥北段客运线开通,安徽省北部铁路货运能力进一步释放。从运输需求看,2018年,在全省煤炭消费量同比增加的背景下,安徽省铁路运量同比减少12%,减量以煤炭运量为主。在运力提升、运量趋降的背景下,2019年省内铁路煤炭运输情况较为宽松。
  然而,省外煤炭调运通道能力并不乐观。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深化,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区域供需格局进一步强化,东北、西南地区也产生了新的供给缺口,晋陕内蒙古地区的煤炭外运任务加重。从运输能力看,2018年以来瓦日线、蒙冀线组织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全国铁路煤炭运力新增1.5亿吨左右;2019年,随着蒙华铁路通车,将新增煤炭运力2亿吨,运力紧张情况缓解。从运输需求看,煤炭运量也同步增长,2018年煤炭运量完成16.6亿吨,同比增加1.58亿吨,增幅达到10.5%。预计2019年煤炭运量至少还要增加1.5亿吨。运力供应净增量有限,在用煤高峰季节结构性运力紧张在所难免。省外通道能力制约,将成为外煤进入安徽省的主要瓶颈。
  5.煤炭市场价格波动减弱
  随着国内煤炭供需趋于宽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市场的方式更趋灵活,长协合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国及安徽省煤炭价格波动会越来越弱,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煤炭供需保障仍存在风险
  虽然目前安徽省煤炭供应能得到保障,但对省外来煤依赖度越来越高,在出现极寒冰冻天气,全国用煤需求大幅增加,铁路和北方港口水运能力下降的情形下,有可能出现外省煤炭调入困难的阶段性煤炭供应偏紧风险。
  (二)关闭矿井资产减值消纳难
  关闭退出煤矿的生产巷道、剩余煤炭资源等大量固定资产无法回收,根据财务规定,需要按账面余值立即计提资产减值,并在当期损益消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目前淮北矿业、皖北煤电煤炭资产均已上市,淮南矿业正在推进整体上市工作,资产减值对企业业绩、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影响较大。
  (三)煤矿建设项目融资难
  由于煤矿自身发展特点,建设周期和资本回收期长,前期投入高,对建设资金需求规模大。加之煤炭被国家列入产能过剩行业,金融机构保持谨慎,融资渠道严重受限。省内煤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显,企业融资成本、还贷压力较大,煤矿建设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四)一线职工素质亟待提升
  安徽省煤矿采掘一线职工大多在40岁以上,个别煤矿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48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以上。煤矿工作危险、环境差、薪酬无优势,招工难、留人难问题越来越严重,采掘队伍日益老化萎缩,难以满足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继续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
  发挥安徽省煤炭企业人才技术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以减量置换方式积极参与西部煤炭资源开发,投资建设铁路煤运干线工程,利用省外煤炭、运力资源保障安徽省发展需要。
  (二)建立煤炭应急储备
  在电煤需求减弱的淡季市场阶段,要求电力企业调整好储煤计划,合理做好煤炭储备。建议进一步发挥好芜湖港应急储备功能,考虑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安徽省煤炭消费规模和芜湖港储备能力,可下达芜湖港煤炭储配中心应急储备任务50万吨左右,实际静态储量根据保供需要,在40-60万吨范围内调剂浮动,其中沿江电力企业承储25-35万吨/左右,以应对安徽省可能出现的阶段性用煤紧张。
  (三)督促电煤长协合同兑现
  建立月、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调度制度,定期进行督查调度,监督煤炭企业有序安排生产,优先、均衡兑现中长期合同,并应做到均衡发运。结合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按照安徽省电力迎峰度夏(冬)管理办法,加强调度,优先保障省调主力发电企业用煤需求,紧急情况下,实施电煤调度令制度。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衔接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银企合作,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缓解资金投入压力。强化现金流量管控和投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衔接省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推动煤炭行业“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煤炭开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一批面向行业需求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聚集推动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动力。
  (六)深入推进煤矿“两化”建设
  扎实推进矿井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采掘设备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化,试点建设智慧采区、智慧矿山。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方式,减少一线工作面人员数量。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