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访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 立改革之潮头 谋时代之更化

发表时间 :2019-01-21 11:07:55 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导读:改革,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向前发展的永动机。广西国土资源管理走过的是锐意进取的十八年,改革奋进的十八年。为展示广西国土资源的改革历程,本刊采访了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刊发多篇展现国土资源改革成效的报道。为方便阅读,理解,此版块仍用广西国土资源厅这一单位名称。
  2018年11月12日,令人瞩目的广西自然资源厅挂牌成立,组建运行了18年之久的广西国土资源厅从此走向了历史。由“国土资源”到“自然资源”,二字之差,意义却大为不同。这意味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八桂大地正式启航,肩负“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广西自然资源系统,从此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立于新时代潮头。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作用,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资源系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近日,记者就广西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如何抓好广西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等话题,采访了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
  勇于改革,国土资源系统涛头弄潮
  “这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锐意进取的18年,也是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改革创新的18年,更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开启砥砺前行的18年。”话头一启,陈建军就开门见山地回顾起广西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陈建军介绍,广西国土资源厅于2000年4月组建的,主管全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等工作(2017年6月,自治区撤销广西海洋局,组建广西海洋和渔业厅,列为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18年来,全区国土资源系统近4万名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勇于担当、锐意改革,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不断推动国土资源航船破浪前进,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国土资源支撑和保障。
  陈建军回顾说,广西国土资源厅组建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全区国土资源系统以实施国家各项改革试点为契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推行用地用矿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广西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耕地整治“小块并大块”、易地扶贫搬迁用地边建边报、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经验和做法,得到了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广西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全国率先试行自治区专项用地指标核销制度。改革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对具备用地条件的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审批开“绿灯”。用地不需向国土资源部门逐级申请用地指标,可直接组织用地报批材料逐级上报,通过审查并完成缴费后由自治区直接核销用地指标。
  “这样做既节省了用地指标申请流程,又保证了急需用地项目与指标安排的‘无缝衔接’,从根本上解决了‘有的项目端着锅找米,有的项目端着米找锅’的资源供需错配问题,切实把有限的用地指标配置到‘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用。”陈建军形象地表示。
  二是在全国率先推行自治区、设区市、县用地用矿“三级联审”制度改革。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审批系统、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审查流程履行用地审查职能,实现了网上多岗同步审查,全区用地审批报件一次通过率由原来不足20%提升至78%,用地审批平均缩减5个工作日,用矿审批缩短为10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是在全国率先试行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先用后报、边建边报政策。对因扶贫搬迁安置需要、当年必须建成安置的项目用地,符合条件的其他用地可先用后报、边建边报,这破解了项目用地报批周期长等难题,促进了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实施。有关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的高度肯定,并作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是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桂林模式”,开创了全国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的先河。通过建立旅游产业用地分类体系和基准地价体系,将旅游设施用地、旅游地产用地、旅游景观生态用地区分开来,消除了旅游用地管理的机制性障碍,结束了旅游地价参照商业地价评估的历史,助推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目前,试点政策已在广西旅游名县及其创建县、贫困县和边境县中推广运用,并得到了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旅游局的重点推介。
  五是北流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出了新路径。北流市在解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问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入市制度体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提供借鉴。试点期间,该市组织入市宗数和规模排全国33个试点地区前列。
  六是耕地整治“小块并大块”开创了全国先河。此做法调动了农民参与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广西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得到了原国土资源部的高度肯定,并在西南8省(自治区)喀斯特地区推广。
  七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激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通过实行允许预支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创新措施,有效解决了项目前期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和表扬。全区累计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267.83公顷,成交金额10.78亿元;获国家同意广西2018年跨省域调出节余指标886.67公顷,预计可获得国家调剂资金39.9亿元,全部通过预算支出返还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此外,南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改革,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平果采矿临时用地方式改革,城市周边自治区本级国有土地开发利用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和绿色勘查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也创造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广西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平果县采矿临时用地制度改革,2018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这些改革形成的做法和经验,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激励着我们在改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砥砺前进。”陈建军坚定地表示。
  落实改革,自然资源系统责无旁贷
  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口,如何结合广西实际,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确保广西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对此,陈建军表示,当前,自治区层面自然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市、县层面机构改革也将随之而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机构改革任务,推动广西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成功启航,是当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全区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要凝心聚力,务实担当,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落实机构改革任务,不辜负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托。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组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秉承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生态思想,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观,贯彻了“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重构性原则,是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导向、强化效果导向相统一的深刻变革,是解决历史问题、服务现实需求、保障未来发展相统筹的深刻变革,是强化体制支撑、激发制度活力、完备体系作用相衔接的深刻变革。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勇立改革潮头,自觉扛起新职责新使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广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高标准抓好任务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目标任务,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总原则,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科学制定“三定”方案,确保机构职能及时有序调整到位。要把机构改革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加快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通过改革,努力实现职能转变到位、内设机构设置到位、自然资源职能设置到位、职责边界理顺到位、人员定岗到位的目标。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两不误、双促进”。要强化贯彻落实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好这次机构改革工作。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工作,决不能以机构改革为由出现履职“真空”,切实做到推进改革和推进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矢志改革,自然资源系统任重道远
  谈到今后广西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陈建军认为,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支撑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创新重大项目用地计划保障机制,提高用地指标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按照“保落地、保开工、保当期”的原则,把有限的指标精准配置到“刀刃”上,重点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对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大、用地节约且对全区稳增长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要想方设法给予保障。
  陈建军提出,要提高站位,严守红线,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确保436.4万公顷耕地红线不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不被随便占用。充分发挥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做到及时发现及有效制止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按照“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原则,改变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逐一挂钩的做法,落实多种渠道补充、多种资金投入的耕地占补平衡措施。
  陈建军提出,要坚决守住自然资源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主要包括:筑牢地质环境安全“底板”,规范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程序,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加大房地产用地调控和土地储备融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分类处理自然资源信访事项,及时化解发生在基层的涉地、涉矿纠纷。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土地储备行业监管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妥善化解和防范违规“以地融资”可能引发的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自然资源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助力打好防范风险攻坚战。
  陈建军强调,要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重要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要把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土地整治+”理念,探索开展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促进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多规合一”,发挥规划的引领和协调作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用途管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生态系统源头保护的实体边界,切实将规划的管控作用落到实处。
  对于如何加强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陈建军认为,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破除原有单一分散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用系统论的思维方法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研究能力和水平。要对新业务范围进行前瞻性研究,特别是要熟悉掌握地政、矿政和测绘、海洋、林地、草地、耕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历史呼唤更化的勇者,时代呼唤变革的弄潮儿。”陈建军最后表示,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站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口,我们要勇立改革之潮头,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突破。要围绕问题导向,从全国、全区角度,加强自然资源政策理论研究,提高政策把握和运用水平。要着力提升自身本领,围绕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打造一支不忘初心、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自然资源“铁军”,为服务保障广西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