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矿业大会动态|地勘服务新领域的思路与实践

发表时间 :2018-10-26 14:11:09 来源:自然资源报

  “传统地质工作必须向现代的地质工作转移,由以前的服务于矿产资源为主向着民生、环境、生态等方面转化。”
  “我们争取从什么都干的地质队,逐步转型升级为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队伍。面向市场,服务大地质,服务全社会。”
  10月19日,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勘服务新领域:思路与实践”论坛上,多位来自地勘单位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围绕地质工作的转型与发展,从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工程服务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的探索和经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让国家地方需求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动能
  抓住了时代需求、地方需求,不仅积极思考,而且主动作为,对全国诸多身处重要转型发展时期的地勘单位而言,有借鉴意义。
  “新时代,地质工作更要主动作为。”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周琦为与会者讲述了贵州旅游资源大普查的来龙去脉。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提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以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强省,要加强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加强山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力推进以大旅游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
  贵州省地矿局是在学习贵州省主要领导在全省加快旅游发展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意识到全省加快旅游发展工作,正是地勘单位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难得机遇。
  2016年3月23日,贵州省地矿局请局总工程师周琦以贵州省核心专家的名义向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写了一封名为《关于以县为单元开展全省山地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夯实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基础的建议》的信,提出摸清贵州省山地旅游资源家底,站在加快建设山地旅游大省的高度,充分挖掘地学旅游资源。
  3月28日,贵州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信上批示并请有关领导牵头研究,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全省动员进行一次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力争年底前取得成效。同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批示要求,省国土资源厅牵头先拿一个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的方案,并要求开一次专题会进行研究讨论。
  4月1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旅游大普查的通知》,成立以三位副省长为组长、副组长,几十个省直厅局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旅游大普查办公室,普查经费全部由省财政出资。随即,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的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正式开始了。
  贵州省地矿局先是制定了《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和《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之后以贵州省地矿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为基础,组建了89个普查队、438个普查组,2200多名地质专业技术干部,走遍了贵州省89个市县级的行政单元、1.7万个自然村。
  这次贵州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实现了全地域、拉网式、专业性,体现了科学、全面、系统的特点,覆盖了89个县(市、区、特区)1466个乡镇,共普查旅游资源单体数82679处,其中新发现旅游单体数6万多处,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级的地质景观。普查证实,贵州省水域风光、人文、地文景观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呈现出新增资源数量大、重要资源发现多、旅游资源类型全等三大亮点。
  由于许多优质旅游资源地处扶贫攻坚区,大普查还为这些地方的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其在2020年前脱贫实现小康打下了资源基础。
  2016年11月2日,贵州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在旅游大普查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指出,本次旅游大普查超出预想,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举措,对发展全域旅游、做大做强旅游长板、打造山地公园省意义重大。
  一个地勘单位,推动了全省性的大普查,获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时代需求、地方需求,不仅积极思考,而且主动作为。这对全国诸多身处重要转型发展时期的地勘单位而言,无疑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
  发挥地矿技术专长,争做地质施工业中的强者
  将自身技术优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才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说起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地勘行业的人一定都不陌生。几年前,他们不仅荣膺“全国模范地质队”“地勘先锋”称号,而且把地质人的先进事迹带到了人民大会堂,并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的亲切接见,亲耳聆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
  这些年过去了,经历了地质工作从高峰到低谷的他们,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来自七队的教授级高工柳若龙讲述了他们在矿山工程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的实践。
  他告诉大家,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矿业大环境、国家地质勘查大政策的调整,浙江七队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调整:一是身份转型,从原来的事业人员为主,变为现在以市场、合同制的身份为主;二是管理机制转型,由原来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转为企业的经营机制,其架构为队管企业,企业主要是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浙南综合工程勘察测绘院、丽水市勘察测绘院、地调院、环境院;三是产业结构转型,转型为以地质施工为主业,即隧道工程以及矿业工程的专业承包上。
  浙江七队的施工业大约占到了全部工作的90%,其他的如勘查、测绘、地质总共占10%,今后,他们将把传统的勘查测绘等工作全部放在地质及岩土资讯服务的板块,如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一些县市的土地地质调查等。同时,把地调院跟勘查院一体化,为建立专业企业作准备。
  近五年,七队共完成工勘、地灾及规划等地质项目7000多个,其中地质遗迹点调查和申报6处、地质公园1处,完成总合同额5.3亿元。下一步,将开展大比例尺重点山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项目。
  2003年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了安吉以后,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2004年,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浙江七队参与了《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的制定;2008年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里面提出了全省范围内,创建绿色矿山的要求;2015年公司又参与了浙江省绿色矿山新版指南的创建,以及2018年露天及地下开采矿山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的编制。
  如今,矿山环境治理已成为七队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五年来,全队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项目达数十项,其中以湖州市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废弃矿地综合治理工程最具代表性。
  建设专业性队伍尤其要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因此,七队开发引进了多项地质施工领域的新技术,如:在绿色开采中降烟尘、降噪、减震的绿色矿山技术;特殊环境下的隧道及岩土钻掘技术、微型隧道及岩石地层铺管技术、非爆破隧道掘进技术、特殊条件下的爆破技术等。
  近三年来,浙江七队通过事企分离,转型升级效果明显,尤其是施工业升级为主业后,以逐步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为基础,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经营合同额从前年的10亿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20亿元,今年到10月份已近30亿元。
  只有将自身技术优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才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我们成长于自然资源大家庭,从大山来到城市,地矿技术是我们的基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是我们的专长,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将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我们的目标是井筒地质技术的承包商。” 柳若龙表示。
  城市建设,是时代为地质工作铺就的闪光舞台
  将城市地质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
  时代在变化,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如今,各地已逐步认识到地质工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逐步将城市地质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作为城市地质工作的先行者,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又有着怎样的经验呢?
  北京地勘局总工程师郑桂森是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地质期刊主编,长期从事首都城市地质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他用实例和经验告诉大家,地勘单位应该抓住新时代城镇化的机遇,将地质工作深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角落。
  一是找准首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地质问题。北京局相继组织了“城市地质安全预警预报信息系统战略研究”“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需求战略研究”“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战略研究”等13项城市发展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确立了“以城市地质工作为核心,保障首都地质工作安全为目标,全面支撑首都地质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两项工程、一个平台”即“首都战略性地质资源保障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的战略部署。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包括八个体系,目前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的5个体系分别是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预警系统,正在推进建设的3个体系分别是北京市土壤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重大建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北京市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如今,活动断裂的监测系统在局部点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一期已经建完,现在正在建二期,据调查,北京市山区的地质灾害点一共是4900多个,地勘局正在对它们实行全方位的监测。
  二是高起点谋划城市地质工作,全面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为北京地质规划修编工作编制了地质支撑的报告附图19张,提出了30多条建议;为通州区整体规划《“十三五”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世园会能源利用规划方案》等提供了技术方面的重要支持;在北京市“水十条”“土十条”相关的地质工作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冬奥会做地质方面的工作支撑……
  他告诉大家,未来,北京地勘局还将在城市地质工作中大展所长,紧密围绕“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核心宜居之都”提高城市地质工作的水平,尤其是在政府落实北京新规中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作用。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