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助力转型!10大地勘单位最新布局发布!

发表时间 :2018-07-20 08:42:43 来源:桔灯勘探

河北地矿局

<围绕五大领域转型创新>

 

 河北省地矿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赋予地质工作的新使命、新定位,围绕五大重点领域谋求和开展地质工作,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全方位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

 

  1. 服务大气和水土污染防治。加强地热与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与开发,精心组织实施2018年平原区十个地热勘查项目,推动开展县(市)地热与浅层地热能资源详细调查,做好廊坊和邯郸两个浅层地热能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

     

  2. 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依托地勘单位推动设立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加强地质环境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推动地质环境监测融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创新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模式,提高矿山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生态地质调查,促进地质工作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3. 服务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质量调查,开展山区空白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环京津重点区、前期调查发现的富硒土地、污染土地分布区以及山区重点沟域区,推进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推进农业农村水资源综合调查与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形成地质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新机制。

     

  4. 服务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和修复治理、海洋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推进海滩养护等海岸线保护工程。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及入海河流环境污染调查与在线监测预警,按照陆海统筹的原则,建设海洋环境信息平台,提升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拓展海洋地质工作领域。

     

  5. 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评价,摸清土、水、矿、森林、草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家底和国土空间承载力,量化自然资源的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价值,服务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保护,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开展自然资源数量、质量与生态综合监测,及时提出预报预警与对策措施。开展自然资源综合治理,围绕地方政府和社会需求,推进自然资源综合治理与技术研发,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修复地质解决方案。

 

 《意见》提出,要将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新时期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要提升能力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梯队。要发挥专家团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山西地勘局

<优化业务布局>

 

 2018年,山西省地勘局围绕服务省委提出的“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主动调整优化业务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1. 服务省综改示范区建设,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贯彻落实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决定》,安排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雄安新区学习先进经验,实施省综改区潇河现代产业园城市地质示范项目。全面学习中国地调局城市地质“雄安模式”,开展园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地质量多要素调查工作,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质安全性评价,今年将提交首批工作成果。为便于项目成果集成和应用,将利用地质大数据技术,构建园区三维可视化的地层模型,开展动态数据监测服务,为综改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城市安全应急提供技术保障。对忻州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用地提前统一开展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支撑政府靠前服务,确保建设项目及时落地。

     

  2. 加强清洁能源、新兴战略资源勘查工作。开展全省六大盆地重点地区、重要经济区域地热、浅层地温能调查,取得一批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基本摸清了全省地热等资源家底,提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建议。正在积极实施大同天镇、忻州奇村干热岩调查项目。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全省煤系“三气”、煤系地层“三稀”资源等调查力度,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3. 推动开展全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工作。认真落实省领导关于五台山开展地质旅游的重要批示,积极与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对接,指导景区地质旅游线路规划建设,提出五台山地质科学研究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工作方案。今年全省旅游工作会后,认真落实全省三大旅游板块建设工作部署,组织编写了三大旅游板块地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实施。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全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地质公园建设、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地质技术服务。

     

  4. 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扶贫搬迁地质测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承担并完成的全省主要盆地经济带1:25万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查明全省共有富硒土地5100多平方千米。为充分运用项目成果,自筹资金、无偿提供技术资料,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指导洪洞、高平、绛县等县市进行富硒农产品开发,以地方政府搭台,地质单位技术指导,农业开发公司(合作社)具体实施的模式,开发了富硒小麦、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等品种,推动了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目前正在岢岚、岚县、阳高等七个县开展进一步工作,服务当地扶贫攻坚工程。在吕梁市异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应用无人机快速测绘技术,直接服务当地建档立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2020年之前,将继续安排部署一批全省富硒土地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干旱地区找水项目,为全省实现2020年扶贫攻坚目标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5.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认真总结近20年海外市场工作经验,整合全局海外资源,目前正在重点开拓肯尼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市场,在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联合山西省优势企业,运作铬铁矿、港口物流园区、城市供水等大型项目。

 

 

甘肃地矿局

<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甘肃省地矿局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提出今后工作的3个重点方向。

 

  1. 要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地质工作目前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跨越这一关口,出路就在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创造活力。该局将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动地质工作向新的领域拓展。

     

  2. 要深入推动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抓住关键期,突破攻坚期,迈过窗口期,构建5个生态文明体系,这是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遵循。该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将绿色勘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地勘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合作矿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主动服务地下水监测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始终将地勘工作放到省委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大战略中去谋划,着力为全省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地学解决方案。

     

  3. 要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技术,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他强调,创新,不光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运营机制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地矿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当前,地质工作正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转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重大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甘肃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全局干部职工要积极适应和准确把握这一要求,按照局党委关于推进“地质+”战略行动的统一部署,努力在推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开创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浙江地勘局

<五个导向推进今年工作落地>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2018年全局系统要以改革推进年和质量提升年“两年”活动为抓手,按照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以责任、需求、目标、问题、民生“五大”导向,全面推进五项工作再升级、再突破。

 

  1. 坚持责任导向,纵深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力争改革实质性启动,加快地勘企业公司制改制,整合内部资源,科学划分事企人财物配置,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一个地勘单位下属一家或若干家形成产业链的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企业集团。

     

  2. 坚持需求导向,提高地质服务保障能力。加大清洁能源、紧缺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及浙江优势矿种的勘查和投入力度,提升浅层地温能开发和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与综合利用研究,推进绿色勘查工作;积极服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浙江“711”土地质量调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加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矿山公园和地质文化村的调查评价、申报与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抓好海洋工程地质、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保护等调查和研究,完成局海勘基地建设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组建工作;加快地质大数据、地质云构建,发挥地质大数据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等方面的作用。

     

  3. 坚持目标导向,推进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地勘延伸业经济经营模式,注重突出优势和错位发展,开拓大市场、抓牢大业主、承揽大项目、发展总承包,重点承揽PPP、EPC等工程项目,继续拓展海绵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地下管廊等领域,提高中高端项目比重;加快推进开放发展、跨界发展,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项目;加快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数字化企业”,实现运行“数据化”。

     

  4.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基础性要素建设。全面落实“1226”人才工程,重点完善人才、科技、管理等短板基础性要素;细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大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深入挖掘、培养、使用现有人才,重点培育领军型专业技术人才;发挥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大师工作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的引领作用,建立专家创新团队,依托重点工程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5. 坚持民生导向,持续推进和谐地勘建设。大力开展地勘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地勘正能量;讲好地学文化故事,打造地学科普志愿者品牌,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举办各类技能比武等系列活动;推进医疗互助保障等民生工程。

 

 

山东煤田局

<确定30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确定了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45亿元,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之后,该局迅速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要求,集中2个月时间,分成5个调研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进行专题调研。“走下去”查找问题,深入到队、院以及实体、钻机等工作一线进行调研,听取广大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走出去”开阔视野,找准对标单位,找差距、理思路;“走上去”弄懂政策,到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沟通汇报,寻实招求实效。通过调研和梳理整合,摸清了现状,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该局在大学习、大调研基础上,认真查找出影响单位整体发展的问题:

 

  1. 人才队伍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不匹配,高层次人才短缺;

  2. 新兴产业短期内项目偏少,支撑力不足;

  3.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平台效能发挥不够,科研技术水平有待高;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确定了“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科研机制、突出项目载体、事企融全发展”五大战略举措,为全省煤田地质系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机制保障和发展动力。特别是在突出项目载体方面,他们确定了30个“大块头”重点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技术、资源保障、一带一路、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生态保护修复、抢险救援、现代海洋、信息技术、落后产能淘汰11个大类,总投资达245亿元。对确定的重点项目,他们下发文件,明确任务时限,落实责任,实施动态管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江西地矿局

<加速“一带一路”区域布局>

 

 近年来,江西省地矿局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加速区域布局设点,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省外承接项目能力,仅今年上半年,该局实施国内沿线区域在建项目215个,项目总金额超40亿元。

 

  1. 在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该局所属地勘单位在巩固原有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市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产业结构特点,按照“必须、合理、有利”的原则,积极发挥局和基层单位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前布局“一带一路”窗口,在省外重点瞄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四川、广西、福建等省份为主,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2. 截至目前,全局先后投入3700万元,在19个省开设经营窗口,设立分支机构,其中在贵州设9个、新疆8个、广东8个、云南6个、浙江6个。各驻外分支机构积极融入市场、跟踪项目信息、发挥优势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合作方式、注重品牌建设、狠抓成果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到干一个项目,建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赢一片市场,树立了江西地矿的良好形象。

     

  3. 今年上半年,该局在国内“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承接实施百万元以上项目215个,总金额4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9个。这些项目涵盖了地质勘查、地灾治理、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领域。

 

 目前,该局901队承担的青海省某矿区铜银多金属矿普查项目、赣东北队承担的云南省易门县绿汁镇集镇区治理工程、地调院承担的新疆兴山-克孜勒吉勒干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915队承担的怒江州兰坪县营盘滑坡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已相继开工。

 

 

湖南地勘局

<29个科研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湖南省地勘局下达2018年度局级科研项目29个,并补助科研经费各200万元。

 

  1. 项目研究内容涵盖重要成矿带重点矿种勘查、深地探测、新能源新材料勘查、地灾防治、地热资源勘查、地下空间开发、污染修复、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旨在通过科研项目的优选和实施,加快地质工作供给侧改革,带动市场空间拓展,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2. 以需求为牵引,着力搭建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湖南地勘局近年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和内容。尤其是通过构建局院(队)联动工作机制,围绕“大地质、大环境、大生态”谋划新的地质工作发展路径,发挥和强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引领作用,在地勘项目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推动各单位主动融入与民生相关的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获得和承担了一大批项目,保持了全局稳中有进的发展。

     

  3. 强化了科技与合作处的统筹谋划与管理监督职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各单位绩效考核;成立由系统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科技专家库,为科研工作及项目立项指引航向;搭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中国五矿、湖南黄金集团等大型企业的产学研用平台,强强联手、多方联合,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成果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院(队)层面要求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科技创新工作,每年用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研发等科技经费投入不得少于经营收入的2.5%;鼓励院(队)先期投入启动项目,在有一定基础并经局审核确认立项后,局采取相应配套的方式予以经费补助,同时争取国家、部省、厅局科研资金,探索科研经费多元滚动投入机制,并带动企事业单位投入,实现边转化边深化;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严格资金、进度和成果监管,确保项目的实施质量。

 

 

河南煤田局

<明确九项任务支撑发展>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印发了《关于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九大重点任务:

 

  1. 推进绿色勘查。矿产勘查工作要恪守红线,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避开禁止开发区、开采区;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地区,基础调查工作要兼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与评价;在自然保护区内,应尽量减少井探、坑探和槽探等动土工作;要逐步使用航空物探、遥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减少地质勘查对生态的影响。

     

  2. 参与污染防治。积极服务河南省“三大”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争取参与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水资源地的监测保护,加强对煤矸石等采矿废弃物集中地带土壤、水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被污染水源的治理方法。

     

  3. 加强非常规天然气勘查开发。制定河南省非常规天然气勘查开发行动计划,完成全省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的调查与评价,落实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及其开发潜力区域和层系,优选全省煤层气地面井—矿井联合抽采区块,启动煤层气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初步形成符合河南地质条件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体系。

     

  4. 加强低热资源勘查开发。联合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加强勘查和开发技术攻关,协助省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河南全省地热资源综合潜力勘查与评价,摸清资源底数,为制定河南地热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河南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行动计划,编制地热资源“一张图”,建立数据库,划定开发利用优势区,探索地热资源利用示范区建设。

     

  5. 服务地质灾害防治。加强与全省市、县(区)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积极参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防治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调查、监测、险情分析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应急处理。

     

  6. 服务绿色矿山。协助地方政府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协助矿山企业编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把受到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地质(矿山)公园、文化公园、湿地公园。

     

  7. 开展城市综合地质调查。科学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在地下综合廊道、地下车库、人防工程等建设方面提供基础地质服务,支撑新型城镇化。

     

  8. 服务土地资源保护。研发不动产业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无人机影像快速获取、航测遥感数据生产、倾斜摄影及三维建模、国土遥感监测等技术,积极参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努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为百城提质、生态旅游保驾护航。

     

  9. 参与山水林田湖草调查和保护。协助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对包括山水林田湖草在内的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湖北地质局

<做好六项工作推进海外工作>

 

 湖北省地质局今年上半年,该局在15个国家和地区共开展各类海外项目71项,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5%,海外项目共完成产值约5960万元,同比增长22.94%,形成收入约4458万元,同比增长29.14%。该局海外地质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优,稳中见效”的局面。

 

 下半年,该局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推进海外工作:

 

  1. 以创新转型为导向,提升对海外丝路工程的认识,增强海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 以“一带一路”为框架,重点优化基地布局、产业布局、项目布局、人才布局,增强海外布局的战略性、经济性、带动性、互补性。

     

  3. 以海外财政专项为示范,狠抓海外项目的调度与推进,不断提高海外项目的质效。

     

  4. 以地质技术服务为主体,逐步收缩矿产勘查开发业务,延伸水工环、工勘、地质技术服务、国际贸易业务,创新合作模式,切实拓展海外工作市场。

     

  5. 以公司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强海外公司清理规范、海外基地完善提升、海外资金运行监管、海外队伍培训管理,增强海外工作支撑。六是以确保员工人身安全、项目资金安全、工地生产安全、干部廉政安全为目标,积极防范化解海外风险。

 

 

福建地矿局

<实施47个地质项目>

 

 福建省地矿局完成2018年度地勘费项目立项论证工作,从自有地勘费安排投入近2400万元资金开展地质勘查(调查)工作,由所属11个地勘单位实施47个地质项目。福建省地矿局在组织实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地质项目的同时,每年都从自有地勘费中安排2000万元左右开展地质勘查和地质调查工作。

 

  1. 对地勘费项目立项进行改革,将往年安排的地质项目地勘费与地质科研经费实行合并使用,从项目申报指南到项目立项论证,从引导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出发,重点支持扶持地方发展的县(市)域合作项目和自有或合作探矿权勘查项目、基础调查研究项目、技术方法创新项目等4大类项目。

     

  2. 在当好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地质服务主力军中,要在聚焦主业、聚心主业、聚力主业的基础上,顺应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要求,围绕突出公益、聚力公益、做强公益开展地矿工作,着力从传统地质向生态地质转变。

     

  3. 在拟组织实施的47个项目中,扶持地方发展的县(市)域合作的项目达到20项,项目经费累计近1400万元,其次是基础调查研究项目、技术方法创新类项目,分别为14项、11项,项目经费均累计超过360万元,自有或合作探矿权勘查类项目仅有2项。从专业类别上看,清洁能源调查类的地热和矿泉水调查、农业地质调查类的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总额,都超过了传统地质的基础地质、矿产勘查项目。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