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中国超级铜矿现身却位于自然保护区,要环境保护,还是经济效益?

发表时间 :2017-08-04 08:56:45 来源:矿业汇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统计,全球铜矿产资源储量约为70000万吨(金属吨),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而中国铜矿产储量少的可怜,但是中国铜消费量却居世界第一!
  
  全球铜矿大型规模和超大型规模的只占铜矿总数的7.15%,但是储量占70.32%。
  中国的大型铜矿寥寥无几,最大型的铜矿为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床,但是该矿铜储量仅有1728万吨,居世界第33位,与世界最大铜矿11326万吨的储量差距颇大!
  而前段时间在中国发现的世界超级铜矿——多龙矿集区,大大的提升了中国的铜储量!给我国的铜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那么多龙矿集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一、多龙矿集区的概况
  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已发现最大的斑岩型铜金矿产地,资源潜力巨大。多龙矿集区内分布有拿若铜金矿床、荣那铜金银矿床等矿床。荣那也是我国第一个单一矿体超过千万吨级的铜矿。
  多龙矿床为我国最大铜矿床,被称为我国铜矿中的“巨无霸”。多龙铜矿是《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全国28个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之一。
  截至2016年底,多龙矿集区虽然只对其中的4宗探矿权进行了勘查工作,但探获的铜金属量已超过2000万吨,按照我国大型铜矿的规模要求,相当于找到了40个大型铜矿。已经找到的铜矿资源量在世界超级铜矿排名榜中位列第25位,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铜矿资源储备开发基地。
  今后,只要继续加大矿体深边部以及其他探矿权区域的勘查工作,多龙矿集区在世界级超级铜矿中的排名还会继续攀升。
  多龙矿区的矿体埋藏较浅,部分出露于地表,非常适合露天开采。露天开采可用大型机械施工,建矿快,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生产安全。从经济角度而言,极具开发价值。
  以前,人们在谈矿床规模时,往往会说中国无世界级大矿。多龙矿集区找矿突破的实现,打破了人们的这一惯常认识:中国不仅有世界级大矿,而且有世界级超级大矿。
  二、多龙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目前探获的2000多万吨铜金属量,还只是多龙矿集区资源潜力的一部分,未来还有巨大的扩容空间。
  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12宗矿权达到详查程度的仅有4宗,其余矿权区域范围内均已发现良好的找矿线索,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均未开展系统地质工作,其资源潜力基本没有得到释放。  
  二是荣那和拿若两个矿段的矿体均未圈闭,虽然钻探工程钻遇800多米厚矿体但并未穿透矿体,深部、外围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仅以多龙目前探获的铜金属量计算,如果在此设计年处理矿石4500万吨的采选厂,2000万吨的含量能保证这一产能稳定生产100年。这对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局面,将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多龙铜资源的开发,还能为阿里地区打造一个强大的造血机,为众多藏胞彻底摆脱游牧生活进入现代社会创造机会。例如:年处理矿石4500万吨的采选厂可为当地提供数千个就业机会,年创利税25亿元。
  如此超级大矿自然吸引着开发者跃跃欲试。但问题的焦点是:多龙矿区位处生态环境脆弱的少数民族地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能否开发?
  三、多龙矿区的开发问题
  7月2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针对近年来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出现的非法采矿现象,这份《解释》明确了特别区域内矿业权合同效力的司法审查。
  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内禁止进行勘查开采活动。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当事人约定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环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依法认定合同无效。
  多龙矿床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实验区的边缘。按照国家规定,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等活动,还包括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因此,从保护区的法律法规角度看,多龙矿床是可以开发的。
  在多龙矿集区,西藏地质五队共握有12宗矿权,除与中铝合作的9宗探矿权外,另3宗与四川宏达公司合作的探矿权中的多不杂、波龙两个探矿权也已探获铜金属量700多万吨。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