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详情

西部三大盆地圈定17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发表时间 :2016-02-05 08:41:0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近日透露,由该中心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领衔负责的《中国西部大型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综合评价优选了17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和6个最有利勘探区带,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油气勘探,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指导发现了2个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达5000多亿立方米。
  据介绍,该项目共有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北大学等院校和中石油长庆、塔里木,中石化西南、西北、华北等油田公司的100余人参加,建立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油气地质调查运行机制,成果及时指导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并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历时4年时间,以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测为主线,充分利用各部门最新资料,系统开展三大盆地基础编图工作。在此基础上,从全新的视角认识三大盆地形成演化,研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层序和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发育规律,分析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成藏条件,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碳酸盐岩成盆—成烃—成藏新理论,优选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新领域(新层系、新区带、新类型),提出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规模性战略选区。根据三大盆地不同层系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建立了三大盆地优质储层划分方案,剖析了各类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储层的识别评价技术。
  在四川盆地,系统揭示了震旦纪—三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动态演化,分析了盆地海相—海相、海相—陆相的多期叠合机制及演化,预测了重要层位有利储层的分布区。在鄂尔多斯盆地,首次提出并深化了“克里摩里构造转换—海泛事件”的认识,分析了该事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礁滩沉积的控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白云岩储层的类型、特征及分布,优选了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及盐下等油气勘探新区带。在塔里木盆地,进一步深化了海相碳酸盐岩实际的储层成因及烃源岩发育特征的认识,首次提出了“原地生烃、垂向立体网状运聚、长期幕式充注、准层状连片分布”的油气成藏模式,形成了适合塔里木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识别、描述等系列技术,圈定了战略区带。
  通过对三大盆地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盆—山结构、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关系的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四川叠合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分布受“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三元联合控制理论,初步揭示了盆-山结构差异与碳酸盐岩油气聚集的关系。项目组提出三大盆地海相油气聚集成藏主控因素:有效、优质烃源岩是基础,优质储层分布是核心,古构造格局(包括古隆起带)和源—储输导体系是关键。
  延伸阅读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层,其中储藏的油气资源约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产量达到总产量60%以上。特别是中东、北美、俄罗斯的许多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均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层系分布范围广泛,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分布,约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据初步统计,我国有28个盆地发育分布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为385亿吨油当量。与常规的砂岩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因储层具有典型的双重介质特点,渗流规律特殊,加之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技术不完善,开采效果迥异。
  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始全面开展碳酸盐岩物探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碳酸盐岩配套技术,储层钻遇率大幅度提高,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勘探成为油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领域。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