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停止更新 > 走出去 > 新闻中心 > 观点评论 > >详情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背后的人

发表时间 :2016-10-20 15:30:5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杰个头挺拔、身材健硕,穿着工服时,和普通的石油工人没什么两样.在战火纷飞的苏丹,他工作了十八年,用当地工作伙伴的话说,王杰已经是苏丹人.
 
    王杰是中国石油海外企业尼罗河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兼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参与过苏丹1/2/4区、苏丹6区、南苏丹3/7区三个主力项目的开发建设.除了生存条件恶劣外,位于苏丹地区的油田还被战火围绕,这让王杰和他的同事们,养成"一听到枪炮声,就本能地‘扑通’原地卧倒"的习惯.2013年的一场地方武装冲突,面对当地反政府组织的机关枪扫射,王杰的同事们就是靠"原地卧倒和匍匐前进,避免人员伤亡的".
 
    2013年12月15日,油田附近爆发武装冲突,危及生产安全,王杰和他的团队组织773名中方员工以及近2000名当地员工,依靠空中通道紧急撤离,自己却与23名党员干部,以及一架24小时待命的飞机,坚守在油田中有两层集装箱围墙和避弹房的CPECC营地,等到政府军控制局势才撤离.一直到现在,王杰的同事都记得,站在飞机下面向等待起飞的他们挥手的那个王杰.
 
    2012年1月22日,南苏丹石油部强令37区和124区油田48小时内全面停产,为了避免紧急关闭油田和外输管道将造成全线凝结的灾难性后果,尼罗河公司与地方政府斡旋争取时间,王杰组织现场员工紧急制定科学停产方案,保全10多亿美元的油田资产.
 
    18年来,王杰和他的同事们所经历的当地部落冲突、武装盗抢、破坏油田、绑架勒索甚至战争和杀害人质等事件难以计数,更不用说各种致命疾病,一些人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些事情却不被家人知悉.为此,中国石油根据北南苏丹业务特点和应急工作运作机制,建立了一套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
 
    王杰的妻子说,以前零星听到过一些当地的坏消息,却从来不是来自丈夫.她已经习惯孩子和老人生病时靠自己,习惯每次丈夫回家休假时将换洗的衣服留在行李箱中,而不是放回到柜子里.
 
    1998年10月,正在西南石油学院油建系任副教授的王杰曾计划在申请参加非洲苏丹油气合作项目建设后的一到两年里,再转去英国作访问学者,然后回到校园,和在学校当英语老师的妻子一起,继续教书育人.但他发现,他的专业技能在项目上能发挥更大作用,最终选择留在苏丹.
 
    2013年4月,在王杰和他同事们的努力下,停产长达15个月的南苏丹124区和37区项目相继一次成功复产,比南苏丹政府预计最快的投产时间还早半年.2014年10月底,王杰调任苏丹6区项目上游总经理,通过强化地质油藏研究,确定块状油藏细分层系和水平井挖潜、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等措施,有效缓解油田综合递减与综合含水上升加快、采收率大幅下滑的情况.
 
    苏丹项目是中国石油企业实施 "走出去"战略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项目之一,1995年启动至今,已累计生产原油2.6亿多吨,获得权益油1.2亿多吨,运回国内原油1亿多吨,帮助苏丹地区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深化中苏友谊,提升中国石油整体国际化水平和品牌形象,推动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苏合作的典范".
 
    1993年中国石油企业开始 "走出去".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石油在22个国家参与管理和运作着47个油气开发项目,自主勘探项目的探井成功率超过40%,高于25%到30%的国际平均水平;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4%,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成绩背后是若干个王杰的身影.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各单位中外籍员工约5万人,其中中方员工占8.7%,平均海外工龄超过6年,日常在海外项目工作的人数超过八成,主要担任中、高级管理岗位或专家岗位,他们因此错过孩子的少年、老人的暮年.
 
    目前,中国石油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油品销售于一体的油气产业链,原油生产能力1.35亿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290亿立方米/年,海外输油(气)管线长度达到14197公里,年输油能力8550万吨,输气能力604亿立方米.海外运营或在建的炼化项目有5个,原油加工能力1300万吨.并建成横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海上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低位宽幅震荡,中国的重点油气合作区局势动荡加剧,项目安保形势愈加严峻,部分资源国政策和财税风险加大,项目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海外业务生产经营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但尽管如此,在国际石油公司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的海外业务仍实现了经营利润良好的表现.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