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矿山,人们的印象往往是脏、乱、差、危险。而在浙江湖州,这种印象已被彻底颠覆。
“过去我们没有太多考虑采矿到对环境的影响,往往采取比较简单粗放的方式。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表示,以往采矿留下的烂摊子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不过,绿色矿山建设的大力推进,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浙江模式用实践为绿色矿山作了最好的注解。“过去是包袱,现在是财富。”谈到矿山行业所发生的这种变化,彭齐鸣如是说。
湖州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湖州矿业起步早、范围广,是长三角重要的建材基地,一度是湖州重要产业,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矿业过度开采,造成山体破坏,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矿山“小、散、乱、污”现象严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矿山治理工作,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铁的手段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湖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矿山并全域推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小、散、乱、污”问题得到了整治,矿山从整治开始的612家削减到49家;建筑石料开采量从高峰时的1.64亿吨下降到4822万吨;单个矿山规模由不足1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建成绿色矿山47家,建成率达到96%,国家级绿色矿山8家,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占全市矿山总数的57%。2017年3月,湖州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3305)》,制度、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手段不断趋优、管理秩序不断向好,有力地推动了矿山综合治理,绿色矿业发展。
在浙江,废弃的矿山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不再是烂摊子,也不再是脏、乱、差和危险的地方,而是有的变成了直升机停机场,有的成为国际水准的赛车场或热门旅游景点,有的甚至还成为了申遗项目,为当地文旅产业增光添彩,而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当之无愧的亮点。在全国,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
彭齐鸣告诉记者,过去采矿给生态环境留下大伤,然后去花钱修复,这种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如今无论是露采还是坑采,都可以建成绿色矿山,矿采完后引入新的产业,通过创新发展,绿色矿区可以建得跟花园一样,为市民休闲度假提供一个好的去处,并带动当地发展旅游,矿山完成使命后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财富,还真正使绿色矿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产业。
6月26日,2018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在湖州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上千名矿业界人士前来参会。在业内人士看来,论坛今年选择在太湖南岸的湖州举行具有深意,论坛主题是“为经济发展助力,为绿水青山增彩”,这既是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更高度契合了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矿业践行“两山”理念,重塑新时代矿业形象和发展新时代绿色矿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