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绿色 > 绿色矿山公示 >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 >详情

新矿集团华丰煤矿

发表时间 :2014-09-02 14:51:15 来源:中国矿业联合会

(一)新矿集团华丰煤矿自评报告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国有老矿区,核定生产能力为120万t/a。2010年7月国土资源部对华丰煤矿扩大矿区范围和申办新采矿许可证申请作了批复。多年来,华丰煤矿严格遵守法律政策,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等相关证件,并依法缴纳税费;建设期间未发生违法事件和行业行政处罚,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审查;建设期间未发生环境和安全事故。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一、健全完善机制,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华丰丰煤矿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构建保障和促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领导机构。建立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与业务人员,构成了由清洁生产业务骨干、管理人员与现场操作人员为核心的三级管理网络。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矿,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健全完善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制定完善了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制度”、“煤炭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能源消耗及水资源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促进了清洁生产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绿色矿山规划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循环发展
  华丰煤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树立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循环经济、吃干榨尽”的经营理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经济粗放型的煤炭企业发展成为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为实现煤矸石固废“不转移、不升井、不上山、零排放”的目标,不断优化充填工艺,提高采区回采率,加大矸石利用率,投资1.14亿元,分别在11108、2409、11111工作面实施以矸换煤工程,三年实现矸石充填64.67万吨、置换煤炭46.74万吨,截止2013年采区回采率提高到89.7%、煤矸石综合利用率131.27%,节约矸石提升电费186.62万元,实现创效2.16亿元。
  (二)深化科技创新,持续清洁生产
  华丰煤矿以清洁生产为契机,成立“清洁生产创新协会”,对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创新项目实行“冠名制”,“埋深千米回采巷道‘沿巷掘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大倾角复合顶板条件下矸石充填技术”及“重介选煤工艺及浅槽煤矸分离系统应用”等成果列入省经信委推广计划,“一种大倾角上运矸石输送机”申报发明专利,企业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清洁生产先进单位”,2013年科技投入提高到2.39%,先后在洗煤系统实施创新改造,原煤入洗率达到100%,选煤回收率提高到99.13%、选煤数量效率提高到94.32%。
  1、重介车间技改工程。2012年投资2835.87万元,淘汰跳汰洗煤工艺,采用重介洗煤工艺,精煤回收率提高3%,沫煤产率降低3%,矸石含煤降低的2%物料进入洗沫煤中去,年创效2881.44万元。
  2、原煤车间技改工程。2012年投资1007.38万元,建设原煤准备车间,应用浅槽排矸系统,入洗原煤灰分降低10%,增加了原煤入洗量,提高了精煤回收率,改善了作业环境,年创效533.62万元。
  3、浮选系统改造工程。2011年投资960.2万元,采用电磁高频激振筛、高效自动隔膜压滤机等设备,建立精煤浮选系统,提高精煤回收率3.17%,年创效2522万元。
  4、地面煤泥浓缩池技改工程。2012年投资696.37万元建设煤泥浓缩池,降低洗煤循环水浓度,精煤回收率提高了0.1%,年创效355万元。
  (三)开展节能减排,实现企业低碳发展
  华丰煤矿积极探寻节能减排途径,构建系统网络平台。以“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系统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浪费、高利用率为基本特征,华丰煤矿从单机设备、生产系统、工艺过程三方面探寻到了节能减排新途径,构建起一个立体交叉的节能减排系统网络平台。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35KV智能高压配电站一座;更新淘汰型变压器6台、应用节能型水泵15台、节能型电机36台,同时大力推广变频、无功补偿和余热利用等技术,实现原煤生产综合能耗7.89千克标准煤/吨,低于现有煤矿11千克标准煤/吨的标准。
  (四)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并重
  本着对社会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华丰煤矿不断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综合废水处理站,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洗煤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100%,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企业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在项目建设方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根据“谁破坏,谁复垦,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应用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土地复垦工程。制定“土地复垦方案,坚持“边开采,边复垦”的原则,一是建立地面注浆站,施工3个地面离层注浆孔,将电厂粉煤灰注入砾岩下采矿离层中;二是利用煤矸石对小河西村、田家院村的塌陷地、斑纹带进行填打治理,恢复耕种;三是对位于南良父村南、小河西村南、崔村路南的3处积水区,利用矸石、熟土进行填平,恢复为农用耕地。
  2、地质环境监测类工程。投资45万余元建立矿山微震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矿山微震监测信息与三维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建立矿山微震监测分析系统及微震预警系统,实施24小时微震监测,并对潜在灾害可能性实施预警,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损失。
  (五)深化社区建设,促进和谐矿区发展
  华丰煤矿始终坚持立足为职工服务的理念始终不变,不断畅通沟通诉求渠道,从群众立场上亲近职工,从群众利益上想着职工,从群众需求上服务职工,制定了“一卡、两书、四会”制度,架起了“民生之桥”,实现了干部职工沟通零距离;同时将完善救助体系扩大民生保障作为“民生之依”, 以实实在在的关爱之情,让职工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1、公共设施维修工程。先后投资70余万元对公共设施维修治理,完成楼顶防水层面积约7万㎡,外墙渗水处理约2.4万㎡;重新粉刷外墙涂料约23.4万㎡。
  2、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投资192万元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各类矿用生产设备、实验设备、模型。满足采、掘、机、运、通专业至少36个工种人员的培训需要,实现年安全生产培训5850次,培训合格率100%;同时,建设模拟巷道教学区,可模拟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后,矿工避灾逃生演练及自救、互救、创伤急救的训练;提高了矿山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便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社会效益
  (一)企业内部满意度
  华丰煤矿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真正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不断加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矿区生活环境改造,截止2013年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98.1%,建设了文化夜市、和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投入60余万元建成了电子监控中心,建成了六大治安网络,有力维护了企业治安秩序的长期稳定。给职工家属营造了优美、和谐、稳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二)取得荣誉
  历年来多次被省、市政府部门命名为“节能突出贡献企业”、“节能先进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水资源管理及节水工作先进单位”。
  (三)社会效益
  通过绿色矿区的建设,华丰煤矿新兴中小企业近20多个,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成为“无下岗矿”和“无待业矿”;同时与地方政府合作整修道路,进行棚户区改造,带动地方新兴小企业蓬勃发展,实现“地企”互利双赢。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
  由于近两年煤炭行业形势严峻,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绿色矿山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绝大部分项目建设资金是由企业自筹,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压力。针对现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绿色矿山建设单位相应的资金补助、税收优惠扶持。
附:近期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名称 单位 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采区回采率 % 87.70 88.30 89.70
原煤生产综合能耗 kgce/t 8.51 8.81 7.89
原煤入选率 % 100 100 100
选煤回收率 % 92.15 99.57 99.13
选煤数量效率 % 95.41 94.26 94.32
选煤废水综合利用率 % 100 100 100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 164.12 123.56 131.27
科技投入占企业生产总值比例 % 3.32 2.49 2.39
可绿化面积绿化率 % 96.50 97.20 98.10
环保投入占企业生产总值比例 % 0.26 0.407 0.70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 % 100 100 100
可复垦土地复垦率 % 100 100 100
安全培训合格率 % 100 100 100
机械化程度 % 93 95 96
社区发展投入占企业生产总值比例 % 1.04 1.52 1.71
“三废”排放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