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绿色 > 绿色矿山公示 >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 >详情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发表时间 :2014-09-02 14:48:42 来源:中国矿业联合会

(一)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自评报告
 
  兴隆庄煤矿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孔孟之乡,是我国“六五”期间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1981年12月21日正式投产,主要设备从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8个国家引进,采掘机械化程度均为100%,与矿井相配套的有年入洗量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和亚洲第一座煤泥热电厂。矿井先后荣获中国矿井排头兵、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华环境友好单位、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煤炭系统首批和谐社区先进单位等200多项荣誉称号。现核定生产能力660万吨,是兖州煤业的骨干矿井之一。矿井在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称号后,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2011年以来,矿井在原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再投入以及全矿上下干部职工的努力,各项规划指标和工程项目均按质、按量、按时顺利完成,矿区面貌焕然一新,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矿山生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进一步消除了矿区内外的地质灾害隐患。
  1、实施无尘化矿井建设
  重点对煤场、矸石山、洗煤厂、地面轨道运输系统、运煤路、小区街道等地点进行治理,新建2座容量各为3000吨的产品仓,减少了煤炭落地,建成了无尘化矿井。
  2、实施新矸石山规划治理
  对新矸石山进行设计规划,复土整形绿化,山上建设景观亭、停车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娱乐设施,对山上树木实施“植被领养”,增加绿化工程?平方米,使其成为山水相映、绿柳成荫、风景宜人、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的矿山公园。
  3、实施粉煤灰井下充填和矸石回填工程
  采用粉煤灰注浆技术,彻底解决了电厂粉煤灰排放问题。实施井下煤矸置换,每年减少掘进矸石上井20多万吨。
  二、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大力推行绿色开采、高效洁净洗选、节能环保、生态复垦等措施,各项技术指标均超额完成。采区平均回采率80.15%、选矿回收率100%、选煤数量效率94.5%、土地复垦率为80.8%,绿化率95%,综合能耗3.27标准煤/吨原煤,吨煤生产电耗15.76KWh。
  1、多措并举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数字化矿山”建设稳步推进,“基于GIS的煤矿安全生产三维动态信息系统”、“基于光纤传感传输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已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行,为研究煤炭灾害的诱发形成、实现灾害监测预警及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实施洗煤厂浮选系统改造,提高了精煤回收率。被集团公司授予科技创新示范单位和优秀创新团队。在制度创新方面,积极开展“三减三提”(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活动,提高了矿井运行效率。大力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通过明确市场主体,建立价格体系和结算体系,形成了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使价值创造在薪酬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和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和观念,通过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用好现有人员,挖掘人才的潜力,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在管理创新方面,积极推进贯标认证,持续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引入澳大利亚矿井安全风险评估先进管理理念,制定了《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实施细则》,构建起了科室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区队“三位一体”安全风险评估、班组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和岗位开工前“五五”安全风险评估的“四级”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创出了安全生产13周年的佳绩。以“学练树”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名师带高徒、技术比武等活动,先后以职工高兴亮、王力生为名,挂牌成立了“全国煤炭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了115个创新示范岗、创新成果和职工实名操作法。在工作方法创新方面,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推行无煤柱开采技术,实施铁路、道路下煤炭开采技术,合理留设村庄保护煤柱、第四系防水煤柱,减小基岩柱厚度,提高工作面开采上限,优化边界煤柱,最大限度地外延停采线,减少了资源浪费。
  2、调整优化升级。两年来,我们在矿山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改进。(1)积极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先进采煤生产技术,培植、完善和发展了兖矿综放核心技术,4m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护设备配套与工艺研究、综放工作面安全集约型供电供液系统配套技术研究应用、综放工作面初采阶段顶煤回收技术研究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单产水平,节约了煤炭资源,实现了集约化和系统化生产,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2)优化供水模式,实施“分质供水”工程,对家属区实施三管供水,即自来水、直引水和中水(冲厕);对工广区实施双管供水,即自来水和中水;对井下供水,即矿井处理水。达到了合理配置水资源,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目的。矿井水回用率、生活污水复用率均达100%,年节约水资源费约524万元。(3)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余热综合利用,利用吸收式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回收电厂余热、矿井排水余热及空压机余热,用于洗澡水加热、工服烘干、副井口保温与防冻、冬季取暖和工广区制冷等方面,取消了燃煤锅炉。(4)加强固废综合利用,对地面原来的矸石进行再利用,建成了年设计能力为5000万标块的煤矸石烧结砖新型建材厂,2013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28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5)清洁生产审核。做好矿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控制企业环境污染,减轻企业末端治理污染的费用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2012年8月顺利通过“山东省清洁生产项目”审核。
  3、坚持生态发展。坚持“边开采、边复垦”,制定实施采煤塌陷地复垦方案,将待沉降区改造成耕地或鱼塘。治理后的土地除作为矿井发展非煤产业和周边压煤村庄过渡搬迁用地外,还用于农林种植、水面养殖和水上公园建设,有效利用和节约了土地资源,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截至目前,已开采造成采煤塌陷地面积为38747.29亩,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31304.82亩,累计支付复垦费16603.73万元,复垦率为80.8%。对建井时期遗留下来的矸石山进行了治理、绿化和美化,矿区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修建了环山道,在山顶建起了仿古凉亭,栽植了各类乔灌木20余种2万余棵,并把矸石山旁塌陷区的一角改造为人工湖,面积达14670M2,湖心建有小桥凉亭,水中养鱼,湖边植柳,还建有8000M2的花园、16000M2 的休闲娱乐场所,打造出秀美的“矿山公园”。建起了拥有“攀岩”、“空中断桥”、“天梯”等36个项目、100多台(套)器械的拓展训练中心,两年来接待中外游客达2万余人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3A级旅游景点。2014年,矿区绿化面积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36栋1444套,切实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矿井经济效益、利润水平连续多年保持了集团公司第一名的好成绩,职工收入连年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矿井荣获“中国最美矿山”称号。
  4、构建和谐矿区。不断丰富以“兴隆鼎”安全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美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企业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兴隆特色的文化体系。广泛开展十佳金鼎区队、班组、十佳金牌员工、十佳金杯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标兵的良好局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高标准建成了包括室内篮球馆、乒乓球室、健身房、游泳馆、图书馆等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陶冶了职工情操,提升了职工生活品味。时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了以帮扶、救助、救济、助学、大病互助、爱心捐助等为主体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爱心一元捐”扶贫救助长效机制,近年来,救助困难职工、家属共计23933人次,发放各类救济救助金1230万元,困难群体帮扶覆盖率达100%。充分发挥矿三级培训基地作用,累计培训职工3万余人次,在岗职工安全培训率达到100%,各工种全部实现持证上岗。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拥有采煤、掘进、机电、运输、洗选等15个系列、40多个技术工种的人才实践基地。不断加大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与中国海洋大学等联合办学,开设本专科学历班,全矿大专以上学历占全矿职工总数的31.14%。不断创新安全教育载体,由一线工人自动自发拍摄的《青年志·成长》、《同心共筑安全梦》等微电影,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并获得全国安全生产电视创作奖,矿井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企业示范基地”、“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单位”。
  三、绿色矿山建设的社会影响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职工家属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职工群众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8%。各级地方主管部门对我矿绿色矿山建设给予了高度认可,“塌陷地复垦及生态重建”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及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区呈现出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人际更加和谐、生活更加殷实的良好局面。绿色矿山建设在本行业也获得广泛认可,矿井荣获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中国最美矿山、全国煤炭系统首批和谐社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地企共建,与兖州市兴隆庄镇和曲阜市陵城镇实施社区共建,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抗旱、排涝、修路、架桥、村庄搬迁等工作,两年来,投入资金近亿元。在税收方面,一直保持着兖州市地税第一名的成绩,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地企共建共荣。
  通过绿色矿山的建设与推进,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绿色生产带来的绿色收益。在今后的矿山开采中,将尽量减少地面坍陷,实现煤矿生产“出煤不见煤、用水不排水、产煤不烧煤、排矸不提矸”的目标,推进矿井可持续发展。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