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绿色 > 绿色矿山公示 >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 >详情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发表时间 :2014-09-02 14:44:39 来源:中国矿业联合会

(一)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自评报告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下称济三煤矿)是兖矿集团在济宁地区建设的最后一对现代化矿井,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井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660万吨。矿井于1993年12月建设,2000年12月投产。建设有年入洗能力750万吨的大型选煤厂、年吞吐能力300万吨的济宁泗河口煤港、装机容量27万千瓦的煤矸石热电厂。
  根据《关于开展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验收有关工作的函》(中矿联函〔2014〕23号)文件要求,现将济三煤矿绿色矿山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一)建设规划期的目标完成情况
  济三煤矿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目标及主要任务工程较好完成。矿井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矿区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测量“四体系”认证并保持规范有效运行,安全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安全生产8周年。
  (二)规划实施的各种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坚持强基固本,夯实创建基础。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矿长为副组长,机电环保科、综合办公室、地测科等部门为成员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证措施,落实矿、管理部门、区队班组三级责任,形成了层层负责、全员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培训,举办绿色矿山建设专题培训班,分不同层次结构进行教育培训;在工广区、生态文化带增设绿色矿山宣传栏、宣传牌板等设施,潜移默化增强全员参与创建的责任感。
  坚持依法办矿,促进规范管理。依法按程序办理了煤矿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矿井营业执照“四证一照”,并按时年检,做到了齐全、合法、有效;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按照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矿区范围和设计开采,按规定程序审批矿井地质报告、采区补勘地质报告,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做到了按程序生产;实施以全面质量管理、内部市场化管理、对标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绿色矿山建设期间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重大环境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矿区周边存在较多私人煤场,造成扬尘较为严重,由企业治理较为困难,需要地方政府予以协调解决。二是随着煤炭市场持续下滑,绿色矿山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建议国家从技术、资金、科研等方面,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政策扶持力度。
  三是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建议国家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与矿山企业的人才、技术交流力度。
  二、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规划所制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一是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2013年,矿井厚煤层、中厚煤层回采率分别完成79.42%、85.58%;选煤回收率、选煤数量效率分别完成80.65%、94%;煤矸石、灰渣综合利用率及矿井水、生活污水、选煤废水复用率均达到100%。二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3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3.09千克标准煤/吨;工业产值取水量5.63立方米/万元;“三废”达标排放率100%,工业广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二级标准。三是矿区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97%;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矿区塌陷地治理率达到100%。
  (二)绿色矿山创新发展情况
  实施文化创新,倡导绿色理念。依托兖矿天地人和责任文化大平台,建塑形成了“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四自五精”管理文化、“五心四德”美德文化、“六为四建”廉洁文化为支撑的济三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系统构建了绿色矿山理念体系。核心理念:绿色矿山,让职工生活更美好,让矿井发展更和谐;洁净生产理念:生产与绿色时时相伴,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循环利用理念: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生态保护理念:维护生态,就是关爱生命;低碳发展理念:呵护自然,享受品质生活;和谐建设理念:文明和谐,平安富美。
  实施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每年投入科研、技改资金约9000万元,开展了冲击地压、水害、地温等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应用了普掘机械化作业线、工作面远距离供电供液等装备。特别是研究应用的冲击地压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坚硬顶板水力致裂等成套技术,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成为全国5家国家级冲击地压防治示范矿井之一。二是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安全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测和主要生产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开发应用了E矿山智能平台,利用手机可实时查询生产视频工况和各类信息。
  (三)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情况
  开发与节约并重,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是高效集约化生产。井下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人员、物料实现了远距离快速运送;井下采用全煤巷开拓布局,简化采区巷道布置,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二是推行绿色开采。开展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应用,采用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艺,累计充填矸石23万吨,置换煤炭14万吨,探索了绿色开采新途径;实施了选煤厂技改工程,实现原煤全入洗、入洗全重介、分选全粒度目标,细煤泥全部入浮,煤泥产率由13%降到8%以下,粗煤泥分选和浮选精煤产率提高7%。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作为电厂燃料,粉煤灰配水后用于井下注浆;取消供暖锅炉,矿区由电厂集中供暖,每年节煤1万吨,实现了烟尘及SO2零排放;建立井下自供水系统,将采空区涌水进行技术处理后,输送到井下各生产地点,每年减少上井矿井水170万立方。
  节能与环保并重,推进清洁生产。一是综合防尘。采掘工作面采用采煤机内外喷雾、湿式打眼、负压二次降尘、全断面自动喷雾;主要巷道安装红外线自控水幕及干湿自动喷雾等装置;设备物料运输采用人工清扫、高压水冲洗、防尘罩覆盖等措施;煤炭储、装、运实现了封闭式管理。二是污水处理。建成投用了集矿井水、生活污水、电厂工业废水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三是治理噪音。对井上下皮带转载点、破碎机等产噪设备实行封闭,在工广生产区建设降噪防护林,设立了噪音监控设施。四是降低能耗。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降低生产能耗;矿井工艺、技术和设备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压风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年节约用电460万千瓦时。
  (四)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厂区绿化情况
  一是美化矿区环境。每年投入绿化资金200余万元,矿区绿化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二是注重环境重建。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按时足额缴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费用,累计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1.88亿元,采矿权使用费126.6万元,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3.06亿元;按时对井田范围内的塌陷地进行补偿,累计补偿2.1万亩采煤塌陷土地、2.2万亩附着物、1.8万亩划拨土地款项11.47亿元。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实施土地复垦,修建“台田”0.68万亩、鱼池0.7万亩、中水库0.5万亩;投入1亿元,对河堤沉陷段进行恢复治理。
  (五)职工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改善与提高
  一是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建设了图书阅览室、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改建了食堂、公寓楼、浴室,在主要办公生活场所安装纯净水供水管路;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每年分批组织生产骨干外出疗休养。在煤炭市场持续下滑的情况下,2013年,全矿人均收入75108元。二是加强职业健康管理。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率100%。严格落实煤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热害等综合防治措施,在地温相对较高的作业地点安设大功率制冷机,温度降低2-5℃;每年对接触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查体,建立档案,跟踪管理,维护了职工健康权益。
  三、绿色矿山建设的社会影响
  (一)企业内部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对全矿职工进行问卷调查,96%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对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感到满意。
  (二)各级地方主管部门对矿井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评价和认可度
  通过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矿井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张德江先后于2001年、2010年莅临矿井视察。矿井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最具幸福感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工艺被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推广。
  (三)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本行业中的影响和认知度
  矿井通过了山东省清洁生产评审验收,清洁生产绩效被评定为A级。荣获中华环境友好煤炭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最美矿山、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全国煤炭工业质量奖、山东省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
  (四)企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投产以来,共安置转业军人691人、大中专毕业生609人。积极开展地企共建,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残疾人、困难家庭捐款,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生产经营绩效卓越,投产以来,累计产煤89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64亿元,利税210亿元,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附件:         绿色矿山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绿色矿山
标准
近期规划
目标
2013年
完成
1 厚煤层回采率 % 75 78 79.42
2 中厚煤层回采率 % 80 82 85.58
3 选煤回收率 % 80 80 80.65
4 选煤数量效率 % 85 90 94
5 单位产品能耗 Kgce/t 11 3.4 3.09
6 科研、技改投入占比 % 2 2 2.5
7 选矿废水复用率 % 90 100 100
8 绿化覆盖率 % 85 95 97
9 “三废”达标排放率 % 100 100 100
10 固废综合利用率 %   100 100
11 “三同时”执行率 %   100 100
12 职工满意度 %   95 96
13 工业产值取水量 m3/万元   7.5 5.63
14 工广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二级
15 塌陷地治理率 %   100 100
16 矿井安全程度评估     7A 7A
17 厂界环境噪声     3级 3级
18 选煤电力单耗 Kwh/t   7 5.8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