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绿色 > 绿矿资讯 > >详情

看福建省田心铁矿废弃矿区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发表时间 :2021-09-03 08:47:13 来源:中国矿业网

  站在田心村山顶远眺,只见昔日地表裸露、支离破碎的废弃矿山,通过实施清表除险、覆土修复、绿化种植、道路铺装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如今已变成一片片绿地和标准农田。这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文亨镇田心铁矿废弃矿山治理后带来的新变化。
  据连城县自然资源局一级主任科员吴焱辉介绍,昔日无人问津的废弃矿区,如今已成为连城县城区及周边村镇群众的网红打卡地。经过工程治理后的废弃矿区,不仅处处藏绿,而且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  矿区复绿
  位于闽西腹地的连城冠豸山是福建省著名风景区,素有“客家丹霞第一山”之誉,是中国典型的单斜式丹霞地貌。为实现景区内山清水秀,连城县遵循“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景则景”的方法,充分结合上位规划,对山林资源、矿山复绿以及耕地开发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田心铁矿矿区位于闽江流域支流源头区域的连城县文亨镇,与冠豸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自1958年开始小规模民采,2014年停止采矿。”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文亨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经理傅炳炘介绍说,由于矿区长期无序露天开采,导致矿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原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丧失。加之原露天采场经雨水冲刷侵蚀,裸露地表面积近35万平方米,水土流失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一遇汛期来临,高差110多米的高陡边坡,有随时崩塌的灾害隐患,对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总投资达1.18亿元的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是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也是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整治面积1890亩,由连城县文亨镇作为业主单位,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项目采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和辅助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区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修复等为重点整治内容,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各元素,充分挖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文化特色,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设计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全程参与项目施工的傅炳炘对此项目如数家珍。
  “该项目自2019年8月实施以来,我们对地质灾害最可能发生的三个采矿区,采用削坡减载、加固边坡、恢复植被等方式进行治理。”傅炳炘介绍。
  在高陡边坡区域,项目采用8米一级平台进行削坡减载,平缓破碎地形区域进行削填结合平顺整理。对坡顶周边环绕设置截水沟,每级平台砌筑平台排水沟,坡面设置急流槽,坡面深层地下水采用软式排水管导出到平台排水沟,坡顶周边环绕设置截水沟2952米,各放坡平台设置排水沟6443米,从而构成完整的截、引、排水系统。同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分区域进行预应力锚索框架梁体系加固、浆砌片石骨架加固等不同形式的坡面加固。
  为加固坡脚,项目组根据坡面实际情况实施毛石混凝土仰斜式护脚挡墙加固,之后按不同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复绿措施,比如框架梁区域采用植生袋复绿,土质坡面采用挂三维网喷播复绿,岩石质坡面采用TBS挂网喷播复绿,目前已实施边坡绿化面积18.54万平方米,平整破碎地形并播撒草籽复绿面积6万平方米。
  此外,项目组还将原矿区3个露天采矿坑改造为3个蓄水池,总蓄水量达7.6万多立方米,在汛期可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而到了旱季,则可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在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方面,项目组利用矿区东部平缓地带,结合项目离村庄较近,交通便利,土质符合农田标准等条件,对该区域实施水田复垦,共修建排洪沟1400米,修建灌溉渠2500米,修复灌溉渠1200米,埋设供水管1900米,新增水田面积145亩。新增的耕地与原有的农田相连,形成连片耕地区域。预计每年农副产品可创收17.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稻田飘香 喜迎丰收
  走进田心村,在绿水青山之间,只见新增耕地上第一次种植的稻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田块里新栽植的地瓜藤长势喜人。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新增的耕地里来回行驶,所过之处,所有稻穗尽入“囊”中,机械快速运转,出来的稻谷粒粒饱满。
  如今,经过综合整治后的田心铁矿废弃矿山原矿区地质隐患已消除,裸露部分已重现绿水青山,生态调蓄池开始蓄水,山上各种兽、鸟、昆虫活动频繁,生态恢复初见成效,生态效益明显。记者在复垦现场看到,昔日的废弃矿山如今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变成了一座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金山银山”。复垦后的稻田里机声隆隆,迎来了首个丰收季,有关工作人员在现场对首季的水稻进行了取样化验。据现场土壤修复工程师廖明萍介绍,经过化验检测,看这批水稻是否达到食用安全标准,保证后期这片土地的综合利用。
  项目组还专门在这里建设了免费对外开放的山水林田湖草科教馆,通过沙盘介绍、墙面展示、视频播放、现场参观等形式,向大家展示这里的“蜕变”。(中国矿业报)

联系我们


电话

010-6655768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楼


邮箱

qjz@CHINAMINING.ORG.CN


邮编

100029


传真

010-66557688

社交媒体

中国矿业网

中国矿业联合会

电话: 010-66557667/7663/7666

传真: 010-66557666

邮件: qjz@chinamining.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矿业网(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 Since 1999

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发邮件给我们 PUB@CHINAMINING.ORG.CN

中国矿业联合会 技术支持:010-66557695 信息服务:010-66557688

京ICP备13015461号-2 企业邮局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94号